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西北之行(一)
发布时间:2009-03-16点击数:[]
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筹划,我们终于踏上去西北的旅途。一周的西北之行中,有许多情景或震撼心灵,或让人流连忘返。回来后,这些情景不时在脑中浮现,我情不自禁写下这些感受与朋友分享。
我们从青岛流亭机场飞往古城西安,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西安咸阳机场。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前往西安市区。渐近西安,浓浓的古城气息扑面而来,远远便望见敦实厚重的古城墙,深浓的青灰色彰显着一种庄严、一种沉静。
西安———这座与雅典、罗马和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的城市,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余年,在中国众多古城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我们参观了秦兵马俑、秦陵地宫、华清池、明城墙、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大雁塔等景点,这些曾经无数次从报刊书籍、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熟悉景观,而今终于身临其境,触手可及的满足与愉快无以言表。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的确如此。在铜车马前驻足欣赏,在碑刻石雕之间徜徉,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内小憩,在博物馆里沉湎于思古幽情中……我们为祖国所拥有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而自豪,为先辈们的高超技术与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站在可并行四辆马车的高大城墙上,环视护城河,才真正理解了“瓮中捉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成语的由来……
大凡到过西安的游客,可能都听导游讲过这样一句话:“到北京看砖头,到上海看人头,到西安看坟头。”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上显赫一时的皇帝,都被埋在西安附近厚厚的黄土之下。有句俗语说得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人们都说,在西安随手捡一块砖瓦,不是秦砖就是汉瓦。
陕西这片热土承载着厚重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西安真是个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五千年的历史看西安”,绝不是虚妄之言。
白天的游览给我留下了太多钦佩与感慨。晚上,我与同事一起在钟鼓楼周边逛夜市,享受着古城的夜晚。在我的印象里,西安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文化较为保守的老城,漫步在街市上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市中心的商业街道很是繁华,灯火辉煌,景色迷人,人行道旁随处可见IC电话、银行分理处等,各种车辆在大街上穿梭……西安真是一个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城市,这也许就是西安的魅力所在吧。
据导游介绍,西安虽地处西北,但气候宜人,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光照少,没有强风,冬天温和。这种气候特点使西安成为西北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我想,或许这也是历代君王选择在这里建都的原因之一吧。
离开西安之后,我们被隆隆的列车带往到敦煌。驶出繁华的古城,映入眼帘的景物渐渐变化,树木逐渐稀少,村落之间隔得也越来越远。一片片庄稼零星地散布在土地上,长得很低矮,西北地区的缺水在这里开始显现出来。越往西走,景色越单调,等夜幕降临的时候,远处已是朦胧不清。
这样走着,人就疲倦了,困意也上来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看看窗外,图像仿佛被定格了一样:没有树木、没有飞鸟、没有人烟……这就是西北茫茫的戈壁,到处是布满碎石块和沙粒的荒漠,几乎寸草不生。我努力地四处搜寻,希望从这单调乏味的景色中发现一点新绿。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被绿树环绕着的小村庄,却发现那绿并不丰润。我当时在心里感叹:自己的家乡虽然不很富裕,但还有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适宜的气候,与这里恶劣的生态条件相比已是很优越了。后来,甘肃的导游向我们介绍,戈壁穷在表面、富在内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看来造物主还是比较公平的。(作者:顾景梅)

上一条:老 屋

下一条:西北之行(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