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段记忆深藏在心底。它像一首诗,像一支歌,像一幅画,令人难忘,令人留恋,令人回味。每当回忆起在山东矿业学院学习生活的岁月,尤其是那些藏在脑海深处的片段,总忍不住沉浸其中。35年前,我们也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即将大学毕业,要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
1976年3月,机电系电气化方向的同学全部赴江西矿务局进行毕业实习,大部分同学在萍乡安源煤矿实习,还有一些在丰城等煤矿实习。我们参观了当年安源煤矿大罢工展览,白天到井下实习,到采煤工作面劳动,在周边老表家参观、访谈、吃饭,晚上就自编节目给矿工和老表们表演。
实习期间,同学们被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所感动,在内心树立了一种信念:毕业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萍乡安源煤矿实习的同学还带头起草了 “给山东矿业学院全体师生和党委的一封公开信”,号召广大同学毕业后无条件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西藏。
在这封信的带动下,一时间全校沸腾,同学们纷纷响应,申请书像雪花一样飞来。或许有人会说:今年我们也有几个同学去了新疆服务西部了!但现在奔赴西部的积极和热烈是无法和那个时代相比的。经过省人事厅的审核,最后共有4位同学于当年9月赴藏,我们班有三位,他们分别是陈振荣、宋福荣、于志宏,还有就是采选系的李建国。
如今,35年过去了,4位同学中有两位工作20年后回到了内地,其中于志宏到了北京国家民政部。陈振荣(自治区科学研究院院长)、宋福荣(日喀则地区某局局长)至今仍留在西藏。55年校庆时,我读到了于志宏写的赴藏回忆文章。当看到一棵白菜几十口人吃半年、她因为高原反应而呕吐时,不由潸然泪下,心里十分难受。
“骑着马我本想走天下,却发现这里就是我的家,草原上绽放着七彩花,悠悠传来馨香土泥巴,香格里拉,美丽的香格里拉……”在6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又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年代。为此,我和一群同样心怀激情的同事,拿出当年自编节目的精神,赶排了一个“藏族舞蹈”,希望用我们的歌舞,表达对过往青春岁月和同学朋友的怀念。我把这些文字献给他们,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的一片心。(作者:陈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