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由于它的含义深邃而形态简单,故为高人、矮人、阔人、窄人、富人、穷人、名人、庶人所共享。
我领教、倾服它,已经几十年了。一个人在思考问题,这是他存在的价值———他由于思考而存在。一个丧失思考能力的人或习惯性不思考的人或示人以“我睡着了”的人,有成语称其为“行尸走肉”,在形而上层面上等于没有这个人。这样去理解那句话,就看出它的积极意义了:它是张扬理性,推动人类远离动物状态的。
但是,最近察觉这句话太空泛。一个人是否在思考?思考些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还是无用?有利还是有害?是缺乏凭据的,是无法判断的。
喧嚣的现代社会,与400年前已大不一样,人的思维活动变化极快,转瞬即逝。即使现代人偶尔有些好的念头,有时也无法紧紧抓住它,更枉论“面壁十年”、专一执著、冥思苦想而达于极致,往往是半途而废,无果而终。所以,我今斗胆,将哲人哲语中的“思”字改为“写”字。一字之改,焕发出一片新天地。
“写”的前奏必然是“思”,思有所得才能写。“写”与“不写”(或“未写”)却有质的变化,泾渭分明。一写出来,就“我在”了;不写出来,“我在”或“不在”是成问题的。未写出来的“思”是虚无缥缈,令人无法捉摸,无法判断它的存在,无法改善和深化的,也是旁人无法共享、无法参与的。一旦“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它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了,它就成了可以不断改善和深化的客体,可供能见到它的人共享和共同参与,成了一笔或大或小的个人和社会财富。
即如这篇700多字的小短文,我若不写出来,您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更无从对它批驳、修改或首肯了。(作者:潘正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