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过年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7-02-27点击数:[]
年三十一早醒来就听见鞭炮声,接着一整天都一阵阵噼里啪啦的,这算是过年的前奏。年的高潮应该是在除夕夜吧,仿佛每一个器官都在感受着年的符号:鼻子里是鞭炮的味道,我总喜欢贪婪地嗅着这熟悉又难得的味道;远处的近处的“噼里啪啦”“砰砰砰嘭嘭嘭”,好一首即兴协奏曲。与此同时,厨房里的妇女们正在准备年夜饭,这一顿精心准备的大餐端上桌,色香味无一不挑逗着我的感官。鱼是最后一道菜,母亲一般会做两条大鱼,一条零点之前吃,一条零点之后吃,意味着“年年有余”。等到不容错过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一家人边吃边看节目,举起酒杯,互相祝愿。
  接近午夜,饺子下锅,一个个大肚子的“小白鱼儿”在你眼前翻滚翻滚,不一会儿,便是满屋子的热气腾腾,配合着心底的兴奋,脸蛋儿也在这氤氲水汽下红润了。吃饺子应该在零点敲响新年钟声的时候,这时,我和弟弟也顾不得刚刚吃了那么多大鱼大肉,还是一个劲儿吃,总得比比谁吃到的“好东西”多,这预示着来年的好运气。
  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个小“风俗”,就是年三十的晚上要先穿上美美的新衣过把瘾,而且还必须穿着还没有踩过地面的新鞋子在沙发上或者床上站一站走一走,好像是特地为了宣称新鞋子的地位似的。当然了,这都是小时候做的事,现在都是二十岁的人了,总不能一直乱蹦跶,也是没了那么多兴奋,年幼的弟弟倒是还喜欢这么做。
  爸爸妈妈在晚上会给压岁钱,让我和弟弟揣进口袋里,说是为了给小孩子“压腰”。除夕夜的人们一般都睡得很晚,叫“守岁”。
  迷迷糊糊睡上几个小时,一睁眼便要穿好新衣,出门拜年。我的第一站是奶奶家,和哥哥弟弟们一起给奶奶拜年,奶奶会给我们每人拿一个大红包。家里的男孩子们还要先在祖宗的供桌前磕头,女孩子好像不用。记得以前我问过奶奶为啥,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就简单的理解为这也是过年的一个风俗好了。接着,本家的人会聚在一起走街串巷去拜年。这时,我总是会见到各种大伯叔叔大娘阿姨婶婶哥哥姐姐,然而只顾得打招呼。小孩子们穿着新衣蹦蹦跳跳,口袋被糖果塞的鼓鼓的,大人们在屋里唠嗑,甜美的笑容和炉子里散发出的热气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年,真暖。
  遗憾的是今年家乡的年没有遇见大雪,总感觉少了一些年味儿,不然,小孩子们一边团着雪球一边往嘴巴里塞着糖果,在松软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小小的杂乱的脚印;红色的鞭炮外衣散落在雪地上,如红梅雪中绽放,给走街串巷拜年的人们织成了最美好的地毯……那样该多好啊!
  大年初二送年要吃一顿肉饺子,然而真正过完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早晨要吃圆滚滚的元宵,寓意团团圆圆,晚上不仅和除夕一样锣鼓喧天,而且还会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佳节的美好与热闹即使相隔千年也一样默契,不过,“一夜鱼龙舞”后不是为去寻那灯火阑珊处的伊人,而是要休整好自己收拾好行囊开始新的征程。新的一年,我们依然热泪盈眶,奔向远方。(作者:单韵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