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里的俭约与节制,诠释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古今常理。
有些人自以为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终于到达了食物链的顶端,便傲慢地对待可以支配的一切资源,肆意挥霍,无端浪费。仓廪实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做不到“富而好礼”,起码应该“富而无骄”吧。“豪横”“土豪”等词汇描述的就是这类人,多少透着鄙夷和不屑。用个流行的说法就是,“钱是你自己的,资源是大家,有什么好嘚瑟的!”
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母亲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对食物有着本能的珍视,无论如何也是不许浪费的。“吃了不(心)疼,瞎了(心)疼”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人,虽然不一定能说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大道理,但亲身体会过“汗珠子摔八瓣儿”的艰辛,见证了粮食播种、浇灌、除虫、收割的不易,在他们看来,浪费粮食就是犯罪。直到今天每次买东西买多了、买贵了,都会被母亲臭骂“不会过日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记得在一期《奇葩说》讨论父母过度节俭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话题,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过度节俭会限制孩子的格局”时,李诞一句“那是父母那一代人活下来、传承下去的求生之道”让现场不少50、60年代的叔叔阿姨泪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苛责父母的过度勤俭,我们在苦难中铸就辉煌,靠的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们80后的几代人,生而有幸,赶上祖国快速发展的美好时代,没有物质匮乏的经历,且越来越相对丰足,又经历了全面建成健康小康社会的伟大创举。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个层次需求,有了足以超越的客观条件,甚至需要通过运动健身来对抗身体热量的过量摄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物质品质的追求,还有精神世界的富足。我们对待资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衷地敬畏自然及社会的一切馈赠,不管是付费的还是免费的。
不贪婪地占有,不过分地攫取,不任性地挥霍,尚勤尚俭,取用有度,简约而不简单,这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涵之一。
让我们努力做个新时代的平民贵族吧。(作者:宋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