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一本旧账带给我的教学启示
发布时间:2025-09-22点击数:[]

站在讲台上的第二年,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翻开《政府会计》教材时的忐忑。这本蓝灰色封皮的课本里,密密麻麻的分录和条文像一道道冰冷的城墙,将学生们的眼神挡在墙外。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大学教师,我急于找到一把钥匙,既能打开这些晦涩的专业知识,更能叩开学生们求知的心门。

那是深秋的一堂课,我正在讲解政府会计的双分录核算。台下的学生们眼神涣散,笔尖在笔记本上机械地滑动,却很少有人抬头与我对视。突然,教室后排传来轻轻的叹息:“这些分录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反正以后也不会在政府部门工作。”这句话像一枚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是啊,当知识与现实产生割裂,当学习沦为机械的记忆,教育的意义又该如何体现?

课后,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反复摩挲着教材上的烫金字。忽然,书架上一本泛黄的《新中国财政史料汇编》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导师在我毕业时赠送的,我随手翻开一页,褪色的墨迹里记录着1953年某县人民政府修建防洪堤的会计分录,每一笔支出都标注着具体的工程进度和责任人。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历史的尘埃在阳光中飞舞,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抱着这本旧书走进教室。“今天,我们不讲分录,来讲一个故事。”我的开场白让学生们纷纷抬起头。我指着账本上的记录:“1953年,河北某县遭遇洪灾,政府拨款修建防洪堤。会计人员不仅要记录资金的收支,还要注明每一袋水泥、每一根钢筋的去向,因为这关乎百姓的安危。”教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我趁热打铁:“政府会计的每一个数字,都连接着民生冷暖。你们笔下的分录,将来可能变成医院的建设资金、乡村的公路里程,甚至是救灾物资的运输轨迹。”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将历史案例融入课堂。在讲解政府会计的固定资产核算时,我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某市政府办公楼的基建账本,让学生们对比新旧核算方法的差异;在分析预算绩效管理时,我引入了本地教育局近年来的预算执行报告,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会计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曾经冰冷的数字变得有温度,学生们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芒。

但真正让我看到教育力量的,是一次意外的作业反馈。学期末,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们采访自己的父母或长辈,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与政府会计相关的记忆。有个叫林悦的女生交来的作业让我深受触动。她的爷爷曾是乡镇财政所的会计,至今保存着1987年的一本手工账本。账本里,除了工整的分录,还贴着泛黄的发票和便签,记录着某次抗旱救灾资金的发放细节。林悦在作业中写道:“原来会计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用专业守护公共财产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教育学家怀特海的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当我不再把《政府会计》当作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将其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便有了扎根的土壤。学生们开始主动关注政府预决算报告,在课堂讨论中激烈争辩绩效评价的标准,甚至有学生在课后追着我探讨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会计的信息透明化。

如今,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带着自己收集的案例与我讨论,看到他们在模拟政府审计的实践课上认真核对每一笔“财政拨款”,我都深深感到,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种。那本泛黄的旧账,不仅教会学生们如何做分录,更让他们懂得了会计职业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条育人之路上,我依然是个探索者。但我始终相信,当我们把知识与现实相连,把课堂与社会相通,那些年轻的心灵终将在求知的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智慧。(作者:曲昱晓)

下一条:蝴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