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实践育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一):同筑黄河生态屏障,共谋乡村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11:45  点击:

7月30日-8月7日,财经系“黄河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同筑黄河生态屏障,共谋乡村经济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调研+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生态区、利津县汀罗镇后灶村、利津县黄河大桥等进行实践调研,了解黄河绿色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黄河生态文明共安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尤其在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有全球最年轻的三角洲和湿地生态系统。实践队成员了解到:2021年,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观测站——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正式挂牌成立,对黄河三角洲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种类、数量、分布、行为等进行观测研究,可全面掌握三角洲生态环境状况。同时,实践队还积极调研黄河地区河湖水质,了解当地政府推进污染治理一体化的相关举措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图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图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谱新篇

改良盐碱地还绿黄河岸。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目前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14.8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0.3%,东营市盐碱地面积约340万亩,居全省首位。实践队深入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后灶村。近年来,后灶村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后灶村摸索发展了“上农下渔”农业发展模式和棉花压碱造墒种植技术,通过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振兴特色产业,让农民端稳“致富碗”,吃上“产业饭”。

图为后灶村“上农下渔”台田模式

图为队员拍摄记录后灶村棉花田压碱造墒种植情况

建立健全产业体系促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实践队实地调研利津县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的工作成效。长期以来,利津县坚定“两山”理念,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建成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形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了流域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崭新面貌。

图为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区游客中心

图为负责实地调研的团队成员合影

“大河巨澜越古今,滔滔东流流不息。”在黄河润泽的齐鲁大地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楫争先,奋发笃行,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