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留学之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学生优秀事迹(五)李佳霏:稼穑蓬勃,逐梦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6日 16:00  点击:

李佳霏,财经系2018级学生,通过英国伍斯特大学“3+1”项目,现已收到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

在校期间,曾获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全国二等奖、东方财富杯金融挑战赛全国三等奖等,现任山东科技大学伍斯特留学生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为进一步发挥朋辈榜样作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财经系学生会对李佳霏同学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访谈内容:

Q:大学中我们面临着很多选择,留学、保研、就业,请问学姐是如何做出留学选择的?

我觉得,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关于未来的学业生活,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尝试不同的道路,也想要体验更有挑战性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出国,目的是为了体验多元的文化、开拓自己的眼界,也是想在陌生的环境里继续开发自己的潜能。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对我来说是非常正确的。

Q:来到伍斯特大学感受如何?

先来说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吧。刚到伍斯特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线上的国际学生交流会,令我非常惊讶的是来到伍斯特大学的并不是只有英国学生,还有很多来自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也能听到除了英语之外的其他不同语言。这种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与我最开始设想的只与英国人打交道是很不同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

关于学校的设施与环境,伍斯特大学的学生满意度在近几年位居全英第七,这项排名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学校的两个主要校区设有健身房、体育馆,供学生免费使用,蜂巢图书馆The Hive是全英乃至全欧洲都非常有名的大型图书馆,书籍丰富,设施也非常齐全。圣约翰校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宜人,除了大片绿植外还有滨湖区,我甚至在草坪上多次见到过可爱的小松鼠,这也证明了校园环境的绿化覆盖程度。

最后再说一点,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同时,我们能全方位感受到伍斯特大学是一个切身为学生着想的地方。刚入学时校方贴心地为我们国际学生提供了专门的阅读写作指导课程,指导我们如何写出一篇标准的专业论文,以及如何正确引用文献资料。事实证明这门指导课程真的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

Q:你觉得校园文化上,英国的大学校园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在伍斯特大学我能体会到开放、包容度极高的校园文化。前面有提到过伍斯特大学有许多国际学生,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是非常友好的,大家非常乐意分享、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甚至有些老师会在聊天中询问中国文化的问题,以增进他们对多样文化的了解。因为国内的大学生源绝大多数还是我们中国学生,所以这样跨文化的交流体验可能在国内的大学是很难获得的。

此外,伍斯特校方会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有quiz time、篮球赛等。这些活动一般会收1到2镑的门票费用,但在活动中的收获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除此之外,学校里经常会有交友会,例如最开始的迎新交友会,校方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食物、饮品和场所,吸引来自不同地方的新生们互相认识和交流。我认为这些活动是国外大学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

Q:留学生活中,你碰到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什么激励自己坚持下去的?

说到最大的障碍,必须要提到的就是阅读文献了。我的课程很多都是以论文或者报告为考察形式,而英国大学的评分标准对引用高质量文献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期刊,吸收专业的理论和最新的观点。阅读大量文献本身就已经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了,当文献全部是英文时,只会让人更加抓狂。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我的除了deadline,还有不服输的性格,相比放弃,我更愿意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经历了半个月的疯狂阅读,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外文资料不再那么排斥了,甚至有了一些顺眼。第一学期结束后,看到自己的报告拿到了A的成绩,那一瞬间的喜悦完全可以冲掉之前受到的所有折磨,我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做到。面对困难时只要再多坚持一些,很快就能迎来希望的曙光啦。

Q:可以谈谈你在伍斯特大学完成学业后的规划吗?

我的规划可能比较普通,打算在5月份回国之后找一份专业相关的实习,增强一下自己对学科实用技能的应用和理解,秋季再继续研究生的学业。至于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规划,我最想去的企业是咨询公司。我相信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最终一定可以达到我的目标。希望我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Q:学姐有什么想与学弟学妹分享的经验吗?

我最想说的一点是,如果有学弟学妹们选择走上出国留学的道路,希望大家能够拿出百分之百的探索精神,全身心投入地体验不同的学习环境,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国留学与国内读研是截然不同的经历,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请相信自己的潜力!(龚钲雅)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