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组成的“地韵新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学院硕士生导师贾强以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带领下,走进临朐县山旺镇,登临国家地质公园,探化石万卷,看硅藻千层,聆听“万卷书”里的沧海桑田,共赴一场跨越千万年的乡村振兴对话。

(队员参观展览并进行探讨)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以保存完整、种类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闻名于世,其特有的硅藻页岩沉积层记录了距今约1800万年的中新世时期丰富的古生物演化信息,被誉为“研究中新世的东方瑰宝”,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天然课堂和宝贵基地。为乡村振兴带来文旅流量给山旺镇的旅游带来了生机活力,IP品牌效应以及环境保护的认识。

(队员参观并研讨古生物化石)
活动当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有序参观了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内珍藏的中华河豚、山旺鸟、鹿角等精美化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远古生命的形态,引发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山东科技大学校友,现跟队老师们现场结合实物标本,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山旺盆地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历史、古生物化石的埋藏条件与保护意义,以及相关的地层学、古生态学知识。

(队员倾听讲解员解说)
随后,实践队伍深入地质公园的核心剖面进行野外实地教学。队员们对典型的地层露头、岩性特征及化石产出层位进行观察、描述与记录,并开展了现场采样与分析研讨。通过亲手触摸岩层、辨认化石,队员们对地质年代的沧海桑田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师生进行现场采样与分析探讨)
弥水无言,页岩有字。此次山旺之行,我们把课堂搬进千万年前的地层,把论文写进乡村振兴的现场:在方寸化石间读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宏大叙事,在阡陌炊烟里体悟“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当古生物的静谧与新时代的脉动在此交汇,我们更加确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望远镜,更是改造世界的手术刀;乡村不仅承载记忆,更孕育未来。带着页岩的纹理、带着泥土的芬芳,我们将把山旺的启示带回校园、带进课堂、带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与祖国大地同频,让信仰与时代浪潮共振,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写下属于山旺、属于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的铿锵一笔。

(调研团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