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交通学院“凤鸣青芒・归昌破晓”实践团深入临沂市郯城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用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用青春力量点亮基层实践之路。
启动仪式筑基石,药品捐赠暖民心
7月23日下午,“科普下乡・智惠归昌”暑期社会实践行动周启动暨药品捐赠仪式在归昌乡举行。归昌乡党政主要领导、驻乡全体省派第一书记、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及队员参加活动。
归昌乡党委书记张路全面介绍了全乡村的情况,充分肯定了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在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表示将为实践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确保实践活动顺利推进。
交通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刘倩婧详细介绍了团队实践方案,活动涵盖了党支部领办红领巾小课堂、应急知识科普、乡村调研、校友寻访等内容。她勉励队员们“以专业所长扎根基层,用知识力量服务群众”,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
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勇代表学校向归昌乡捐赠价值1.8万余元的药品,为提升乡村医疗保障水平送上“及时雨”。此次捐赠既是校地合作的务实举措,更彰显了高校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
校地联动探合作,教育事业谋新篇
7月24日上午,李勇一行赴郯城县育才中学,与校方展开深度交流。育才中学副校长刘雪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分享了学校当前在科技创新教育资源不足等方面的挑战,并表达了与山东科技大学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的迫切期待。
李勇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包括智能交通实验室、新能源汽车研发等特色项目,并表示可依托高校师资力量,为育才中学提供科技创新课程指导、实验室资源共享等支持。双方达成共识,将以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探索常态化合作机制,助力乡村中学教育质量提升。
红领巾课堂再启幕,多彩课程润童心
7月24日上午,由归昌乡党委、省派驻归昌乡“第一书记”工作组联合主办,交通学院承办的党支部领办“红领巾小课堂”再次开课。活动覆盖5个行政村,12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为小学生开展支教服务,为乡村孩子打造充实而有趣的暑期生活。
课堂上,大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暑期大餐”:在普通话推广课上,“传声筒”游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你来比划我来猜”则让大家在欢笑中明白清晰表达的重要性;红色教育课上,队员们与青海中学生开展线上连线,两地孩子共唱《歌唱祖国》,稚嫩的歌声中涌动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灭火器”,在小苏打与白醋的化学反应中,既掌握了防火知识,又点燃了科学探索的热情;共情教育课上,“盲人摸象”“单手系鞋带”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切身体会残障人士的不便,悄然播下尊重与关爱的种子。
交通学院以小课堂为纽带,在乡村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合作。未来,学院将积极探索“实践育人+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让更多大学生走进乡村,让更多知识成果扎根基层。
田间地头访民情,调研实践察需求
7月24日下午,实践队员分别深入归昌乡各村,开展基层调研。在农户家中,队员们围绕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民生问题与村民促膝长谈,详细记录农村养老现状及需求;在街头巷尾,推进普通话普及项目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农村语言环境。同时,结合专业所长开展农村安全知识宣传,发放防火、防溺水手册,并实地调研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为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接下来一周多的时间里,实践团队将继续留在郯城县归昌乡,按照活动方案有序推进后续工作。
此次实践为归昌乡引入了高校的前沿知识与优质资源,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校地双方将继续深化联动,让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共同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徐昊昊 任泳兆 审核:刘倩婧 编辑:任泳兆)
相关报道:
1.山东教育新闻
https://wap.sdetv.com.cn/edu/phone/jyxw1/L1SDK135RY.html
2.郯城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cAtkaEbU0d-reaNm3uBFoQ

实践团队

捐赠药品

走访调研

支教课堂

支教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