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动化学院 >> 正文
青春足迹印热土 电靓乡村谱新章 ——自动化学院“电赞”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国家电网一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4点击数:[]

炎炎七月,热浪翻涌,却挡不住青春实践的坚定步伐。7月21日至22日,自动化学院12名青年学子在孟庆祥、张凯、秦梦、袁紫宸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及莱西市供电公司生产服务一线,将课堂所学融入广阔天地,在电网建设前沿、乡村振兴热土中,以汗水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开启了一场“真学实干、锤炼本领”的沉浸式暑期社会实践。

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宋健、党建部主任戚吉祥、鳌山供电所所长姜鹏、办公室专责宋筱爽、党建部专责杨倩文、组织部专责刘光栋,国网青岛市莱西市供电公司纪委书记许传祺、副总经理邵虎、运检部副主任曲磊、沽河供电所所长张旭与师生们一起座谈交流、深入实践。

寻访红色根脉,浸润初心使命

实践首站,师生们踏入即墨老酒博物馆,在弥漫千年的醇厚酒香与世代传承的匠心技艺中,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随后走进山东省第一家村级党史馆——鳌角石村党史馆,追寻60年前治山治水奋斗者的足迹,体悟感受,汲取力量。鳌角石村有着辉煌的历史,这里,曾经诞生了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在鳌角石村党史馆的显著位置,两张泛黄的旧报纸的复印件镶嵌在展示橱里,特别令人瞩目。这是1975年8月26日,《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整版全面报道了即墨县鳌角石村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精神,掀起治山治水、换来村庄变新颜,他们十几年治山治水艰苦奋斗的精神震动全国。一幅幅斑驳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激昂的革命故事前驻足凝思,红色基因在无声浸润中激发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内生动力。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为实践之旅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深扎基层一线,体悟责任担当

在鳌山卫供电所,实践课堂真正延伸至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师生们与供电所所长、一线班组长及技术骨干围坐一堂,开展深入座谈。从抢修流程的争分夺秒到服务用户的细致入微,从电网设备的精密运维到突发状况的应急响应,基层电力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朴素情怀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学子。座谈后,举行了“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开启新篇章,为青年学子长期服务基层、融入实践搭建了稳固平台。

 

 

对话科技前沿,锤炼专业本领

转战莱西,实践聚焦电网科技硬实力。在110KV新建变电站施工现场,师生们近距离观察学习现代化变电站的架构原理与智能设备应用,理论在现实中找到坚实注脚。烈日当空,热浪灼人,师生们无惧“烤”验,跟随专业巡检人员深入输电线路走廊,实地学习操作无人机进行精细化巡线。汗水迅速湿透衣衫,但专注的目光始终紧盯屏幕,操控无人机精准捕捉线路细节。这一刻,科技的力量与青春的汗水在田野上空交织,专业实践能力在“真刀真枪”的操练中淬火提升。

 

 

解码绿色能源,共绘振兴蓝图

实践最后一站,师生们探访了莱西市前于格庄村光伏储能一体化试点项目。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先进的储能设施默默蓄能。项目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光伏发电原理、储能技术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优化乡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双碳”目标中的综合效益。这一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极大拓宽了学子们的视野,点燃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投身国家新能源战略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实践磨砺青春,力行彰显担当

行程紧凑但收获丰盈。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基层窗口感悟初心,于科技前沿锤炼技能,向绿色能源探寻未来——这条实践脉络清晰勾勒出山科大学子“自找苦吃”、实干笃行的青春轨迹。他们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浸透的衣衫诠释担当,真正将论文写在服务国计民生的电力一线。这场深度融合专业与实践的社会大课,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专业洗礼,更在青年心中深深埋下了以智慧服务社会、以技能奉献基层的种子,照亮了知行合一、科技报国的前行之路。山科学子将继续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闪亮的青春答卷。(通讯员:孟庆祥 编辑:郭海港 审核:赵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