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这是津端修一先生和津端英子女士共同写的一本书的名字,我很喜欢“小春日和”这四个字的含义以及它所传递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前几天,我看了他们的纪录片《人生果实》,心里颇有几分感触,于是,我想把这几天盘旋在脑海里的想法写下来。
我有个朋友常常笑我喜欢慢慢悠悠的东西,就像我的性格一样总是慢一拍。我有时候想,朋友笑我也有一定的道理,他在提醒我在人生路上要快一点、上进一点、务实一点,毕竟所有的上层建筑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不过,也许我可以把《人生果实》这种“慢”文化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灵的安适和自由,一种主动创造、发现生活中“小确幸”的自觉。
《人生果实》记录了津端夫妇的晚年生活,仔细想想,这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有点像我爷爷目前的生活,怪不得觉得亲切感人,他们拥有自己设计的小菜园、小花园,每天读书看报,偶尔接待客人的来访,期盼着外孙女比赛能赢。他们褪去年轻时候身上的名利光环或枷锁,明白自己就是要享受生活中时时刻刻的美好,认真体会食物的味道,感受浓缩在小院子里的一年四季的变化,把一辈子总结的人生经验运用于耕种果蔬当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乐,夫复何求。
关于爱情的道理
津端夫妇两人平时的对话十分可爱,他们像新婚夫妇一样珍惜对方,修一说:“她于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英子说:“丈夫过得好,我也会舒心。”英子总是记得给修一准备木制的勺子,修一也独自包揽了所有的重活。这种对于伴侣的珍视是许多年轻人所不及的,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的眼界变得很开阔,人性变得很自由,什么事情都变得很着急,就连恋爱也是如此。年轻的女孩子也许因为对方在社交软件上说了几句好听的话,或者是在约会的时候送来了几束好看的花,便迅速答应做对方的女朋友,双方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也不懂得修补,而是像厌倦旧衣服一样厌倦一段感情,像换新衣服一般更换男女朋友,事实证明,不经历风雨和岁月考验的爱情往往像速食快餐一样,容易转瞬即逝。
关于吃饭的道理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每人每天的必做之事,“好好吃饭”却鲜有人做到。电影中的夫妇二人吃自己种的蔬果,也偶尔去菜市场采购一些肉类或者其他食物,吃之前说一句,我要开动了,这种吃饭的仪式感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于一起吃饭的人的尊重。爸妈经常告诉在外面上学的我,你要好好吃饭,因为我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或者胃口不好,会省掉一顿或者两顿饭。包括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常常会图方便点外卖,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这种习惯也会让人损失掉许多生活的乐趣。如果认真对待每一顿饭,和自己喜欢的、亲近的人一起吃饭,有机会就自己体验洗菜切菜炒菜这一系列的步骤,家常便饭也会变成每天的快乐源泉。
关于做事的道理
修一先生常常告诉英子,“做事情要亲手做,边做边琢磨”“把能做的事做好,孜孜不倦,不紧不慢”。先生自己也是,有需要做的工作时就会立即动身去做,从不拖延,他认为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要认真去完成。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简单又朴素的启发,一旦我觉得这件事别人可以帮忙,自己就会有所懈怠,明明可以自己完成的工作,自己只做百分之五十,尤其是最近,常常这样,不仅体会不到做事的乐趣,而且还习惯于半途而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我们常常背离小时候的训诫,这种三心二意的态度是很不好的。
关于生命的道理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句话在电影中重复了多次,我想这也是电影的中心主旨,生命是一个短暂的轮回,就像植物的一生,发芽、生长、枯落、滋养大地。
2015年,修一在拔完田间的草后,回去睡午觉就再也没有醒过来,镜头对准了修一的面部很长时间,这是导演故意的留白。我的内心虽然感伤,但是也因他这种祥和安宁的离开方式而觉得欣慰,只是,还有些担心英子奶奶能否适应一个人的生活。而英子奶奶强忍着泪水说,不能哭,这是最起码的。当然,在修一先生离开之后,她也伤心,她说她觉得一个人很空虚,我能够体会她说的那种感觉,可是令我感动的是,她依然热爱生活,按部就班地打理着这个家,和树木希林一起拍番外节目,开朗乐观,内心澄澈,她也希望自己早点离开,去陪伴老伴儿,但是她也会想,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开心一天。这是她对于死亡的豁达。
人有生死,树有荣枯,凡是自然发生的事,我们就要学会接受,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想起《Me before you》中的男主人公选择了安乐死的场景,都是把生命的来去这种无常的事情当作很正常的事,他们对待死亡尚如此,对待世间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就像蔡崇达在《皮囊》中所说:“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这么想来,这也许是需要经过岁月沉淀我们才能懂得的大智慧。
《人生果实》记录的日子看似稀松平常,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从能做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孜孜不倦,积累时间,不紧不慢。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作者: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