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高台,几步台阶而已,只是为了后排的学生看得清,无谓彰显讲台上的人。
就这几步高台,无数平凡的老师在上面挥洒青春、热血和激情。“老师”这个称呼的由来,只因为这三尺讲台。讲台下人来人往,讲台改变了的,都被他们带走,唯有讲台始终不变。
我明明知道三尺讲台的意义,但时光仍然要我更加深刻地懂得。
两年前,我接受学院的聘任,担任了应数2019-1的班主任。那时候我已经工作17年,是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比初涉职场的“小青椒”应该更有经验。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刻意挤出时间尽我班主任的责任:每学期固定两次班会,入学上交书面自我介绍,每学年结束进行学期总结,与挂科同学个别谈话,班级群里进行思想辅导……但,令我感觉遗憾的是,与我任课班级的学生相比,整整两年,这个班的同学看我的眼神还是“不熟”。
过去的两年,每年我都要上够三门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每门课程都有三个班,合计九个班300多人,两年600多人。除去我状态最差的孕期和产后第一学期,大多数我所任课的班级,同学们都可以回馈给我信任的眼神。同学们的眼神信任与否,是教师最直接的判断自己是否被接纳的方式。
在我状态很差的那些年份,我得到过我的学生很多真心的爱护。帮我搬座椅,准备课件,下课不拥挤,关注我课下的去向。孕期低血糖,有次差点摔倒在教室,同学们吓坏了,围在身边问候我。
老师与学生间亲密的关系,通过每次课100分钟建立的,长久而牢固。“老师”这个称谓,是通过讲台神圣化的。
区别于中小学那种老师与学生间频繁的课下交流,在大学本科生的课堂中,师生要在课堂上完成绝大部分交流。学生对你的了解,几乎全部集中在每一个平凡的50分钟当中。
数学的公共课,几乎都是三个班一起上,我每次都是在100多人的注视中完成授课。绝大多数时间,他们没有与老师对话的机会,因为假如每个人与我交谈一分钟,可能两节课就结束了。这种单向的授课方式,决定了教师是课堂授课效果的主要负责人。当我因为人数太多,没办法通过灵活提问了解我的授课效果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神是我主要的判断依据。
三尺讲台之上,你靠什么赢得学生的信赖?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果没有三尺讲台呢?
无论你有多么渊博的学识,没有三尺讲台,都不能让你尽情地展现。无论你有多么新奇的观点,没有三尺讲台,你也不能尽情地表达;无论你有多么灵活的教学方法,没有三尺讲台,你也没有用武之地。
三尺讲台,是送到教师手中的利剑,披荆斩棘继往开来;也是一把神奇的雕刻刀,教师用来把同学们塑造成更加优秀的人;还是一个耀眼的火炬,照亮同学们追逐梦想之路。
没有三尺讲台,老师们都将走下神坛,变成平凡的你我他,时光庸庸碌碌,再无创造奇迹的可能。
当我意识到,班主任的聘书,一个个闪亮的称谓,成堆的论文项目都无法让我与学生们走得更近的时候,我更加意识到讲台的意义。
给我一个讲台,我才能实现我的价值,才能达成培养塑造的目标,才能有传授思想和智慧的通道。
基于此,我在系部学院的多次会议中,多次提出,应该聘任为班级授课的老师做班主任,应该让班主任为所负责的班级授课。
刚工作的时候,老教师们教我们“站稳讲台”;工作多年后,我们追求“站好讲台”;如今,在科研任务的压力下,我们要“坚守讲台”:
讲台,是教师的一方圣土,是教师职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抵御风云变幻的堡垒。
三尺讲台上,有粉笔末,也有试金石;有眼泪,也有幸福;有树与树的摇动,也有云与云的推动,还有灵魂与灵魂的唤醒。
看那三尺讲台,生命之火在热烈地燃烧!(作者:赵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