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科大学者】CUBA的“平民教练”—记全国模范教师、校男篮主教练刘喜友教授
发布时间:2009-11-16点击数:[]
2002年5月15日,侨乡泉州,第四届CUBA总决赛在这里激情上演。
我校男篮向总冠军发起了最后冲击,遭遇华侨大学男篮的顽强阻击。在对方3000多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中,教练刘喜友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他审时度势,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利用替补队员将比赛拖入了决定生死的加时赛。在金子般的5分钟加时赛里,养足精神的校男篮主力队员先声夺人,气势如虹,拔城掠寨,最终以15比12赢得了胜利,夺得学校历史上第一个CUBA全国总冠军。刘喜友一战成名,以足智多谋享誉CUBA篮坛。
刘喜友,1956年12月出生于美丽的蓬莱仙岛。上小学四年级时,经推荐加盟校篮球队,从此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时代又担任了校篮球队队长,他的跑动、快速短传、飞跃上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75年,不满19岁的刘喜友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成了一名体育教师,任教于蓬莱市业余体校。1977年,刘喜友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取得山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原单位人手少,领导忍痛未让其入学。1978年,刘喜友再次参加高考,又成功考入山东师范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来我校任教,从此,再也没有离开科大,没有离开他热爱的体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齐鲁晚报杯十大优秀青年教师”、“山东省优秀教练员”、“泰安市劳动模范”、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996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09年,再次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冷峻严厉的“铁帅”
刘喜友皮肤黝黑,国字形的脸庞轮廓鲜明,他一米八零的身高,体重九十公斤,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这个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的“硬汉子”,不论是站在讲台上,还是逡视在球场中,都显示出一种威严,透露出一种严厉。他不怒而威,雷厉风行,教学和训练皆以严处事,从而赢得“铁帅”之名。
“铁帅”刘喜友带出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功夫过硬的队伍。在训练中,他不允许队员有半点拖拉。每次训练开始前,他都早早地到场,不允许任何队员迟到。训练中,他把技术要领讲精、讲透,要求队员全力以赴。他还从实践中总结并研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组合训练器,对队员进行科学训练、严格训练。
2009年6月28日,第十一届CUBA总决赛第二回合开战的前一天,记者来到体育馆,了解男篮训练情况,刚进体育馆,便听到响亮有力的声音从馆中传出——“注意空位”、“补上去”。原来,这是刘喜友正在对队员进行技术训练。训练中,一球员不小心失误,丧失了一个机会,“干什么呢,你以为玩呢!”刘喜友严厉的声音尽显“铁帅”的风格。一位球员反映说,他有时一点也“不留情面”,能当着大伙的面把队员剋哭。
曾经有一位观众笑着问刘喜友:“您在比赛场上总是大声喊叫,您认为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吗?”刘喜友说:“我喊惯了,不喊不行啊。我喊了,队员在最疲惫的时候就会仍然积极拼抢;我喊了,对队员是一种鼓动,这可以说是一种战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方式。”
刘喜友的严厉不是简单表象,他是在向队员灌输一种精神,一种“令行禁止的忠诚精神”。本报曾经有一篇评论文章对此有很好的概括:“‘铁帅’刘喜友对队员何等严厉,但队员对教练的严格管理从无怨言,生活上听从安排,训练中服从计划,战略上遵循方针,战术上讲究配合,比赛中听从调遣,始终忠诚于科大,一切个人的利益坚决服从团队的利益,这才有了CUBA赛场上一支技术过硬、心理过硬的王牌之师。”
爱生如子的“恩师”
熟悉刘喜友的人都知道,“硬汉子”刘喜友其实是“铁骨柔肠”。在教学上、在训练中,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甚至铁面无情,但他对待学生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是恩师,又像慈父。
理学院党委书记徐玲平向记者介绍:刘喜友要求别人高标准,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徐玲平强调说:以上只是刘喜友严厉的一面,其实刘喜友铁骨柔肠,他关心人,爱护人,哪位学生病了,哪位老师家里有什么事儿,他都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学生,他经常连自己的爱人和儿子都顾不上。
2006年高考期间,刘喜友受学校委派,到各地选拔学员。为了招到素质高、潜力大的学生,他四处网罗人才,紧张地陪着他们报名、测试,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考试结果。
说起选拔学生,刘喜友感慨万千。他说,要带出一支优秀的球队,选苗子是前提,是关键。说实话,在招生选苗方面,我们没有优势,必须尽力做工作,带着真情做工作。为了选到好苗子,他不仅亲自往学生家里一趟一趟地跑,还动员多方面力量一起做工作。
刘喜友经常带领球队外出比赛。不管到了哪里,为随时了解队员情况,也为了节约经费,刘喜友与队员们吃住在一起,而且比赛一结束,马上返校,从不在外面耽搁时间。2006年,CUBA东北赛区选拔赛在天津举行,整整10天,刘喜友天天与队员们待在一起,关心队员的吃、住、穿、行,自己一天也没有离开驻地,离开队员。2007年,队员杨光检查出椎间盘突出,为不耽误比赛,刘喜友用私家车带着他到胶南找骨科专家推拿理疗,天天不断;2008年,王振华在训练中不小心眼球受伤,处理不好,有失明的危险。当时,已是夜间,医生都下班回家了。刘喜友托关系、找熟人,找开发区最好的医生诊断,当听说“视网膜破裂,需要马上手术治疗”时,大家都惊呆了。危急时刻,刘喜友将王振华转到青岛市立医院,代替家长签字,心急如焚地陪在手术室外,终于等来王振华顺利做完手术。住院期间,刘喜友天天渡过胶州湾来到青岛,像家长一样看望、陪护王振华……
以校为家的“平民”
校男篮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校男篮九次入围八强,获得两次全国亚军、一次全国冠军,培养了张志强、李海、杨光、刘以生等众多篮球优秀人才,给学校赢得了众多荣誉,给师生带来了无上骄傲。而刘喜友面对荣誉,却显示出少有的谦虚、淡定。他说,荣誉的取得,得力于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得力于学校上上下下的重视,得力于全体队员的顽强拼搏!而我,作为一个“平民教练”,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理学院院长王世范介绍说:全国CUBA球队的教练,绝大多数是聘请的专业队教练,而且是专职教练,像刘喜友这样,从学校体育教师成长起来“土生土长”的“平民教练”、“兼职教练”,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二个。
然而就是这位“土生土长”的“平民教练”把科大男篮带上了峰顶,带成一支任何CUBA球队都不敢轻觑的“老牌劲旅”。
这位“平民教练”,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每天都喜欢在校园里转转。曾经,多次有朋友约他去钓鱼或旅游,他都笑笑,婉拒了朋友的好意;曾经,有多所高校包括省级专业篮球队高薪聘请他去任教,并许诺解决其爱人的工作、职称等,他同样笑笑,不为所动。刘喜友说:“我与学校的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离开这支球队!”同事们介绍说,与钓鱼、旅游等一些业余活动相比,刘喜友更喜欢研究篮球技战术,带队员练球,与学生谈心,还有研究教学、科研、管理等。因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一直在上课;作为理学院的副院长,他还负责体育部的工作……
一位诗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刘喜友全身心地爱着这个职业,并用自己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诠释着它的全部意义,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一年又一年,体育馆门前的白杨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四季变换中,小树已渐次蓬勃参天。春去秋来,刘喜友走在铺满落叶的校园甬道上,心中充满无限地宽慰和幸福。面对着一些“急流勇退”、“见好就收”的善意劝说,他不为所动,他说,自己还要为科大多做工作,还要看着更多的小树枝繁叶茂……(记者:信永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