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天南地北科大人】卜昌森:闪光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1-06-13点击数:[]
 
2011年3月21日,山东省管煤炭企业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山东能源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卜昌森任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率领山东能源领域这艘航母盛装起航。
山东能源集团由新汶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淄博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临沂矿业集团、龙口矿业集团重组而成,企业横跨山东、内蒙、陕西、山西、河北、新疆、云南、贵州等多个省区,现有员工20万名,截止2010年末,资产总额126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大省管企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果断将上千亿资产和20万职工托付给卜昌森,饱含着对他能力的认可,饱含着对他的信任,饱含着对他过去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回顾卜昌森走过的路,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卜昌森,1963年4月生,山东诸城人,工学硕士,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985年7月山东矿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专业毕业后,先后在煤炭企业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矿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及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自2002年7月始,任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任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同时,他还兼任山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事故灾难类专家组组长,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享誉业界的“治水专家”
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卜昌森被称作“治水专家”,是一名专家学者型领导干部。卜昌森常年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几十年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还是担任企业负责人,他都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很快就成为专家。”在肥城矿业集团采访,许多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肥城矿区是全国知名的大水矿区,煤层受底板高承压水的威胁非常严重。为治理水患和提高矿井科技水平,卜昌森主持完成了20多项科研项目,3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许多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为提高全行业水害防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本人也逐步成长为享誉业内的专家,1996年3月,在国家实施的 “百千万人才工程”中,他被评选为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原煤炭部授予“治水专家”荣誉称号,2001年6月,他又被国务院列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专家。  
树起全国“安全样板”
“山东煤炭行业高度重视安全,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安全生产的一面旗帜,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大力总结推广。”2010年2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山东视察时,对山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卜昌森在一线分管安全生产多年,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尤为深刻。在肥城矿务局兼任陶阳矿、国家庄矿矿长期间,两矿的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在调到省煤炭局后,无论是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局长,还是统管全盘的局长,他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来抓,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
他积极推进办矿体制改革。有计划、按步骤实施整顿关闭,在2005年底前关闭了所有村办、个体煤矿,2006年关闭了3万吨以下的、2007年关闭了6万吨以下的,到2008年底,全省687处村办、个体、1万吨及以下煤矿和129处9万吨以下煤矿已全部关闭,并杜绝了关闭矿井死灰复燃。通过收购、租赁、兼并方式逐步取消乡镇煤矿,2009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取消了乡镇煤矿,全省平均单井规模达到73万吨以上。
他着力强化安全机构建设。协调组建了山东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培训中心、水害抢险救援中心,协商和督促9个主要产煤市、23个重点产煤县健全完善了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
他积极倡导和推动科技兴安。围绕影响煤矿安全的水害、瓦斯、冲击地压、煤尘等灾害的防治,突出抓了110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16项重点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目前,全省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矿井达到100%,省属重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为96.8%和97.5%,基本实现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辅助自动化、监控数字化,居全国领先水平。
他坚持安全监管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基础,自2004年起,率先在全国组织实施规模宏大的“双基”建设工程,探索形成了“科技兴安、‘双基’筑安、整治促安”的做法,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誉为“山东监管模式”,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建起能源“蓄水池”
目前,山东煤炭占全国2.2%的储量、4.6%的产量、9.9%的消费量,产煤大省、耗煤大省、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煤炭资源枯竭后,几十万煤矿职工的安置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压力巨大。
卜昌森胸怀长远,把增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山东能源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开发与储备并举,努力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他主持确立了“科学规划、安全生产、科技兴煤、内控外联、限产保源”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方面,引领省内煤炭企业科学采矿,努力稳定省内煤炭产量、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另一方面,引领省内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省外获取生产、在建煤矿及煤矿探矿权共79处,煤炭资源量500多亿吨,生产、基建及规划建设矿井年总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5亿吨,逐步建立起了省外能源保障供应基地。
此外,他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省内煤炭战略储备配送基地的思路。在他的积极协调推动下,2009年末在龙口市建成了全国首个煤炭储备配送基地,莱芜、诸城、齐河等3处储备配送基地现正在加快建设中,总运营能力超过5000万吨;山东煤炭交易中心、山东煤炭网现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在制定山东能源集团发展规划时,他又把发展以煤炭大物流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作为集团的重要产业之一,计划建成覆盖从“煤炭资源地→煤炭中转地→煤炭消费地”的全流程数字化配煤基地,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贸易网络,对于保障山东半岛能源供应和战略储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托起“绿色矿山”
2010年,山东有37处煤矿实施了充填开采和矸石不上井,治理采煤塌陷地6.5万亩,原煤入洗率达到55%以上,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9%,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9%,并实现100%达标排放。数字显示了山东煤炭行业倾力打造“绿色矿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卜昌森紧扣国家及煤炭行业发展新理念,积极倡导和组织全省煤炭企业全力打造“绿色矿山”。
过去,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基本都是作为洗煤、电厂用水,大部分都白白浪费掉,还污染环境。山东各煤矿建成了矿井水深度处理站,处理后的矿井水能够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满足了矿区绿化、电厂循环、井下设备冷却、防尘、洗煤及地面清洁等除生活饮用外的所有用水。
长期以来,矸石山占地问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着实让煤矿头痛。山东各煤矿大力推广以置换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采煤新技术,将煤矸石用于置换开采,下井充填换得大量优质煤炭升井,年产煤炭300万吨,充填矸石500万吨,减少了地面煤矸石堆放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已建成的以燃烧煤矸石、煤泥为主的低热值综合利用电厂发电量已达到120亿千瓦时,此外,还建成了多家水泥和建材企业,每年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近2000万吨。
如今走进山东各煤矿,人们看到的是绿树草坪、假山喷泉、鸟语花香,一个个资源采出最大化、“三废”排出减量化、废弃资源再生化、绿色环保的生态矿山呼之欲出。打造“生态矿山”还有力地带动了山东煤炭行业非煤产业的大发展,2010年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实现产值 967.2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59.42%,支撑起全行业的“半壁江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山东能源集团的“掌门人”,卜昌森提出了“进军世界500强,打造卓越能源企业,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大型能源集团”的宏伟目标,相信他必将书写新的辉煌和更加精彩的人生,必将谱写山东能源集团和山东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作者:王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