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慎玉,出生于1961年2月,河北邢台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第一建设公司机电安装处处长、党委副书记。
一个脚印一首歌
1984年大学毕业后,魏慎玉怀着满腔热情,踏进了中煤一建第四十九工程处的大门,扎根基层,亲历一线,一直从事煤矿机电、矿建工程管理工作,一干就是22年。他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了九龙口、常村、大淑村、曲江等大型煤矿机电安装工程巷项目36个,其中荣获省、部优的工程项目就有20个。经过风雨的洗礼,他在煤矿立井井筒机械化作业、平斜巷快速施工、煤巷综合掘进、煤矿立井井筒装备、机电设备安装、设备起重吊装、矿山设备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现场管理经验。
一个脚印一首歌,踏尽崎岖路自通。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安装队队长、项目经理、副处长。2006年,出任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已形成以井筒装备工程为品牌,矿井机电安装为拳头,涉足非煤工程,迅速变大、变强、变活的企业,成为国内机电安装行业的一支生力军。2006年建处当年,完成施工产值7050万元,实现利润458.99万元;2007年完成施工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800.40万元;2008年完成施工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1035万元。2009年完成施工产值1.8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企业施工产值逐年递增,职工收入连年增加,并连续四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兢兢业业创业路
魏慎玉有过十年的技术员、安装队长的经历磨炼,他于1995年4月起担任项目经理。在凿井前期大临工程安装期间,他组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奖罚分明的激励政策加快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为井筒工程早日开工创造了前提条件;井筒装备期间,加强了项目部的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推行了井筒施工吊盘稳盘装置、大模板施工等一批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了井筒施工的月进度水平,创造了立井井筒施工全国纪录,被煤炭行业评为“太阳杯”工程,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和荣誉。他主持完成了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深立井井筒装备快速施工工艺”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仅用时25天就将霍宝干河煤矿主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完工,并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实现了安全、高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持完成的“汽车吊分段吊装组立箱式井架施工技术”工法的开发和研究,通过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主持完成的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深立井井筒装备快速施工工艺”荣获中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完成的“应用大型汽车吊分段组立空中对接箱形井架的施工工法”被确认为煤炭工业协会部级施工工法。
担任安装处处长后,他团结和带领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全体干部职工,施工足迹遍布山西、山东、河北、安徽、云南等18个省区,先后承建了晋城、潞安、大同、蒙泰、八宝等数10个矿井的机电安装工程,并多次施工行业外的金矿、铁矿、铜矿等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多项工程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煤炭行业优秀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河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企业”、“河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中煤集团、中煤一建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并荣获“煤炭行业施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排水抢险成英豪
了解魏慎玉的人都知道,他虽然体形偏瘦,却是一位性格刚毅、不屈不挠的人。在“3·28”王家岭事故中,魏慎玉和他带领的安装处团队,连续8昼夜,180多个小时,不抛弃,不放弃,生命不息,抢险不止,上演了一幕抢险救援的奇迹!
2010年3月28日下午,从山西王家岭煤矿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中煤一建公司63处施工的山西王家岭101回风巷发生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命悬一线,消息传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魏慎玉来不及多想,立即掏出电话,通知处班子成员,从邯郸火速赶赴现场。奔波途中,他调兵遣将,指挥本处王家岭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携带各种设备材料工器具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以赴参加抢险救援。王家岭矿难发生后,机电安装处成为第一家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第一支成建制下井的抢险队伍。在随后数日,他又从王庄项目部、羊东项目部抽调60名骨干充实抢险队伍。
晚上10点左右,天空正下着雨。魏慎玉带领着他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施工队,仅仅用了40多个小时,铺设了两趟直径108的排水管路,安装了四台潜水泵,形成事故发生以来的第一个排水系统,井下水位出现下降趋势。事后证明,首个排水系统的快速投入运行,向被困矿工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特别是对第一批9名被困矿工能顺利度过危险期,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积水已快漫过巷道的上部,被困职工全身浸泡在水中,犹如蝙蝠般悬挂在巷道的锚索上,情况万分危急,正是第一套水泵的加入排水,为他们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虽然第一个排水系统的形成,但只能起到控制水位的作用,要打通生死之门,成功解救被困矿工,就必须争分夺秒加快排水速度。
排水!排水!加快排水!一时成为了王家岭抢险救援指挥部发出的最强音。
魏慎玉带领他的团队主动承担了主排水系统的安装追水重任,卧泵和电机总重量达14吨,该系统尽快投入使用,是整个抢险救援的关键。魏慎玉处处跑在前,事事考虑在先,为卧泵的快速安装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提前安排加工了三脚架,解决了井下泵机组装的问题,提前加工出进出水弯头,解决了主排水管与大泵的对接问题,针对卧泵出水口因角度变换出现的问题,他采用4根6寸高压胶管并列使用做出高压水软带,解决了这道难题。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艰苦的“攻坚战”。水位降得快,移泵频率就高,每一次移泵和接长管线,都很艰难。一根重达上千斤的泵管,单单搬运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在井下狭窄的巷道中完成对接,就更是难上加难。
狭路相逢勇者胜。魏慎玉亲临现场最前沿,与职工们一起在泥水里抬水泵、链管子、架电缆,每次井下时间超过30个小时,最长一次超过38个小时,饿了干啃方便面,渴了喝口凉水,润润嘶哑的嗓子,实在困得不行了,就瞅空坐在管子上打个盹儿。在4月4日夜班搬运潜水泵时,魏慎玉不顾身患胃病,毫不犹豫地跳到冰冷的积水中,与大家抬着水泵喊着号子向深水处移动,慢慢地,污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脖子下面。连日的劳累,奔跑,他的腿肿了,脚磨破了,汗水血水把袜子都粘在脚上,脱都脱不下来。在巷道里施工,忽冷忽热,他患上了重感冒,发高烧,腿肚子都打颤,但魏慎玉一声不吭,吃点退烧药又毅然走向了井下。嘶哑的嗓子说出话来,变声变调。在魏慎玉的带领下,安装人团结一心,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虽然每天都浸泡冷水中达20多个小时,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冲天的干劲,在幽暗的巷道里不分日夜,只知道向深水更深处奋进不止,因为那里有生命的召唤,那里有奇迹等待救援。连续8昼夜,累计排水量达13万立方米,一条洒满辛勤和汗水的生命通道悄然洞开,排水抢险工作终于取得重大的突破。
魏慎玉是一位意志品格非常坚强的同志,但“3·28”抢险救援中却两度泪洒王家岭。
4月5日凌晨,正在井下指挥排水的魏慎玉亲眼见证第一批9名被困矿工被平安解救时,热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这泪水,是在对8昼夜来所有的心血、劳累,终究换来生命之花灿然绽放的礼赞。当第二批106名被困矿工被成功解救时,奇迹!奇迹!他难抑心头万千惊喜,热泪再度滚滚而出,这泪水,饱含着对生命的敬重,饱含着对他所领导的这支无坚不摧团队的感激之情,更展示着一名共产党人博大的爱的情怀。
心向未来绘蓝图
魏慎玉的事迹多得说不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拼搏精神感染教育了身边的人,他凭借知识和能力成为煤炭机电安装行业的领头雁。面向未来,魏慎玉尊重客观规律,共谋合作双赢,他为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的发展绘就了新的蓝图:在实现巩固煤矿机电安装市场的基础上,壮大经济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发展成为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协调发展,从而成为国内一流的机电安装企业。(作者:辛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