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科大走笔】旅途中的跋涉
发布时间:2011-07-13点击数:[]
“搬家”时的大巴车队
 
许多科大人,都会有学校搬迁的记忆,那些旅途中的日子,挥之不去,愈久愈清晰。
1953年6月,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决定将洪山煤校由淄博搬到淮南,学校第一次搬迁。6月7日,学校成立迁校委员会。6月10日至7月25日,在国家交通部门的帮助下,一车车机器、设备、仪器、图书、用品,从齐国古都起运到淮河南岸。8月底,师生结队远赴淮南。在那个多雨的季节,山东的同学因离别故土要漂泊他乡而忧伤,南方的同学则为结束在异乡漂泊重回故乡而欣喜。到了淮南,每个人都为天天都有肉吃、五人一间新宿舍的条件改善而高兴。这次搬迁到淮河南岸,让科大从此与水结缘。5年之后,这所从聊斋故里走出的职业学校,发展壮大为淮南矿业学院。
学校的第二次搬迁是在1963年。当时,在山东省委要停办山东煤矿学院的时候,国务院根据“高校一般应在省会城市举办”的原则,作出山东煤矿学院与淮南矿业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煤矿学院”的决定。由此,分居淮河南岸和黄河南岸、南北相望的两所煤炭学院,开始了血脉融合。1963年5月底,学校组成清点包装组、装运组、押运组,准备搬迁。6月24日,首列满载着办学设备的火车,奏着时代的铿锵之音,从淮河驰向黄河,从淮南奔赴济南。
学校第三次搬迁是在1970年。当时,学校从省会济南分散搬迁到肥城、兖州、莱芜和泰安。1971年,学校结束分散办学,迎来了第四搬迁,然后汇于泰安,成立山东矿业学院。而学校最后、最大的一次搬迁,则是办学主体转移到青岛。
1999年,山东科技大学成立后,学校为解决办学空间的瓶颈,选择青岛西海岸建设新校。立项建设的青岛创业基地于2001年10月开工动土,2002年8月正式启用,当时被全省高校赞为“科大速度”,其中凝聚了先期建设者数不清的汗水。当时,青岛创业基地工程指挥部进驻的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庄稼地,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3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大家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冬天两脚冰。当时的副校长张云生年过半百,他克服腰疼病,风雨来、雨里去,坚持和大家吃住一起、奔忙一起。指挥部成员梁永庆,得知爱人在泰安急病住院,连夜赶回泰安,可第二天就撇下十多岁的女儿和住院的爱人返回了工地。
最早入住新校区的学生,是2002级新生和济南校区的4个院系。新生好说,可以直接到新校区报道,院系的搬迁可是一件复杂的事情。8月中旬,济南校区接到学校通知,9月初就要搬迁。接到通知后,校区第一时间召开了动员会,老师们则给放假在家的学生挨个打电话,通知大家提前到校做准备。当时很多电话都是先打到村委会才能再找到学生,很多学生要打好几遍电话才能通知到。
济南校区的4个院系是以抓阄的方式决定搬迁顺序的,信电学院“中头彩”第一个搬。据当时的老师回忆,搬迁的头天晚上,整个校区灯火通明,老师和同学几乎彻夜未眠,很多学生都是仰在卷好的铺盖上眯一会儿就当休息了。第二天早晨7点整,装行李的大车队准时出发,师生则7点半开始上车,每辆车上都准备了午饭和水;8点半,15辆大巴驶离校区。坐在车上的师生往下一看,不由惊呆了——教学楼前,公寓旁边……只要是能看得到大巴车队伍的地方,都站满了留在校区的教职工。没有人挥手,也没有人说话,只有人抬手抹泪,多数人则静静注视着车队的离开。据当时在场的老师说,心里除了一丝激动和喜悦,更多的是再次出走他乡的伤感和对故地的留恋。
离开让人感到伤感,但也意味着希望。当时的学生中有人回忆,搬迁的头天晚上,走向大海的渴望让同学们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大家以班级为单位装车、在鞭炮声中出发的时候,依恋与不舍油然而生,大家这才开始意识到就要离开那些饱含沧桑的大树、每天走过的小路、曾经拥挤的食堂……许多人泪眼婆娑,最后还是团支书提议大家一起唱歌,才控制了伤感情绪的蔓延。
当时的青岛校区虽然已经启用,但配套措施并不是尽善尽美,师生生活很艰苦。可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谦互让,其乐融融。那时,老师都住在学生宿舍,夫妻子女一家一间,单身职工四人一室,住的都是上下铺。《山东科大报》曾报道过学院的书记、院长让房的事迹。当时信电学院党委书记亓学广、院长刘元法,都和爱人一起在青岛校区工作,所以各分得一间单元房。当知道新引进的两名博士住房困难后,他们为了留住人才,主动将自己住的单元房让给引进的博士,自己则到附近的农村租房子住。
科大建设青岛新校区和办学主体转移到青岛,都是充满豪迈和奉献精神的歌。那时节,多少人别父母、舍妻儿到新校区工作,风雨无阻、冰雪无隔地在泰安、济南和青岛三地间辛苦奔波。有的老师在妻子临产的情况下,毅然打点行装出发;有的老师带着只有四个月大的孩子,赶到那荒凉的野外;有的老师把高龄的父母接到济南照顾孩子,然后夫妻同赴新校区;而那些身穿红、绿、蓝马甲的学生也组织起来,为一栋栋暂时空旷的教学楼守护值勤……
这一切,都是“科大发展,我在其中”的生动写照。(作者:刘培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