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1970年出生,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十届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任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书记。
宝剑锋自磨砺出
黄忠1989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所学专业是当时被普遍认为“傻、黑、粗”的采矿工程。“艰苦和有危险的事业更需要年轻人奉献,敢于献身的青年人是最光荣的。”入学后,有几分自卑的他很快就专心于学业,目标朝向更高的台阶。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的,他倍加珍惜,勤俭刻苦,努力学好每一门课。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校大学生科联主席。1992年10月,黄忠荣获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同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多彩而充实的,潜移默化中,他逐渐培育起了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了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习惯,铸就了逆境中奋进和成绩面前谦逊的情操。
1993年,黄忠完成了大学学业,因为家庭拮据,作为“优秀毕业生”的他选择就业,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被分配到原煤炭工业部兖州设计研究院采矿所工作。1995年底,兖州院成建制迁往江苏省会南京市,改名为“煤炭工业部南京设计研究院”。南京院是他毕业后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他从设计一线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珍惜每一次锻炼机会。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善于总结,迅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经过三年多基本功训练后,1997年初他作为施工代表组副组长被派往许厂矿井进行为期2年的现场服务。在此期间,他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参与施工管理,坚持设计优化,主动帮助业主解决技术难题,创造条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南京院驻许厂矿井施工代表组青年集体被授予南京市“青年文明号”。1999年,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后,刚刚升任工程师的他又被委以重任,作为当时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主持山西大阳煤矿改扩建设计任务。该项目因在高产高效实现集约化生产方面设计有创新,被评为南京市“创新创效基地”。此后,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分别主持过安徽涡北矿井、山西贺西煤矿技改工程,主持山西上榆泉矿井、山西中兴矿井、贵州糯东矿井等多个矿井的设计工作,主持或主设过矿井阶段设计50余部,矿区总体规划12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划20多部,主持项目评审(估)、规划咨询、科技成果鉴定50多项。
在南京院工作的14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见习生成长为采矿专业优秀拔尖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为了工作,他感受过独守矿区的孤寂、长期出差的辛苦、彻夜作战的疲惫,以及无暇照顾月子中爱妻的愧疚、幼儿不识爸爸的困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2年,黄忠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7年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两次荣获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连续3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科研创新结硕果
黄忠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创新,崇尚严谨求实的作风,他学煤、爱煤,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伴着心血和汗水,寄托在那深埋地下的煤层里;他要做一块闪光的乌金,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早在大学时期,他就利用暑假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先后参加了《煤炭行业工资水平增长机制在兖州矿区的应用研究》《岱庄七五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研究》等多项课题。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并参加了 “计算机兴趣小组”“矿压研究小组”等科研性组织。他还组织举办了“大学生科技周”、“泰城高校学生科技成果大联展”等活动。
参加工作后,他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5项、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银质奖1项、铜质奖1项,煤炭行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咨询奖7项(其中一等奖6项)。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了《神华集团煤炭矿井工程设计标准》《神华集团煤炭洗选工程设计标准》《煤炭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煤矿立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等多部规范、标准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他撰写的“矿井最佳产量的确定及井型选择”“应用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井位”“上榆泉矿创建世界一流矿井的设计实践”“‘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供需分析与预测”“发展我国特大型矿井的思路”等论文在国内有关重要刊物上发表。
管理岗位显身手
2005年3月,黄忠担任南京设计院矿山院副院长,具体分管南京院贵州市场的生产经营工作。在近5个月的任职时间里,他坚守贵州办事处,组织完成了16部阶段设计,保证了8个在建矿井的施工图按时供给和现场服务工作,设计收费和新签合同额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占有率高达70%。2005年7月,他被聘任为南京院院长助理,2006年7月升任副院长,具体分管人力资源、财务和物业工作。担任院领导后,他尽心尽责,积极探索院务管理的新思路,重视制度建设,强化企业执行力,加强成本管理,注意风险管控,先后完善了员工聘用、薪酬、绩效考核、财务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黄忠躬身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坚持把职工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尽心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职工患重病,他会亲自去看望、慰问。每年春节期间,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时间看望曾经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
2007年11月,因工作需要,黄忠调任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在规划院担任一把手,所担负的压力与责任是重大的。他坦言:“这是组织给了我一个事业发展的平台和成就事业的机遇。”他并没有因为位置的变化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而是抱着一种学点本领、干点实事的积极心态去对待。他上任后,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狠抓管理,更加注重主业发展,更加注重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核心能力,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在管理上,他严字当头,坚持用规范管理支撑生产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在他的领导下,规划院年度经营业绩在集团公司连年名列前茅。黄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作为班子带头人,努力实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不断提升规划院核心竞争力,竭力把规划院打造成为行业最受尊重的决策支持机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忠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永远盯住新的目标,永远追求事业上的新起点,永远攀登新的高峰,谱写新的篇章!他坚持用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来勉励自己,不断地拼搏,持久地奋斗,让理想在拼搏奋斗中绽放璀璨的光彩!(作者:肖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