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时常想起在科大生活时的点点滴滴。六月盛夏,这种想念愈发浓郁。
每年这个时候,旧书店老板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到三个宿舍区收书。同学们陆续把书拿来换钱,老板来不及装车,就把书铺散在地上,形成一片书海,这种场景平时是见不到的。我总怀着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期许与激动,扑进书海里寻书,遇见像《京华烟云》《谈美书简》这样的好书,比瞥见俯拾即是的《自动控制原理》更加令人兴奋。找累了,我便坐在书堆上看来来往往的人。这时候同学似乎都很忙碌,忙着备考或者忙着准备毕业。配送车在宿舍和邮局之间穿梭成条条绿线,把寄往天南海北的包裹送去目的地;女生宿舍楼下的情侣也多了起来,只是神情间多了几许忧伤。
青春如梦终有时,栀子花开又离别。这个季节里,毕业生究竟是什么心情呢?是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复见的悲叹怅惘,还是为许多事情没来得及去做而遗憾悔恨?对我来说,是对即将到来研究生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如今,当初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再也不会抱怨那常年不息的恼人的风,也不会报怨科大地处远郊而带来的不便。我已经喜欢上学校这种远离都市繁华的宁静和摆脱压力、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科大是我梦中的故园,在遥远的青岛,常常吸引着我的思绪。在学校时,我最爱吃B餐一楼的牛肉拉面,有一次曾因为连续吃了三天拉面而得了口腔溃疡。炎热的夏夜,我们跟楼前池塘里的青蛙一样睡不着,和着窗外的一片蛙声进行激烈的卧谈。苦闷时,我曾坐在小西湖畔的石阶上,面对粼粼波光,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再难过的事也会豁然开朗。期末复习时,我会去三号楼北面的自习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课后习题全做一遍。到了下雪的时候,我便漫步于蜿蜒的小径,仰头是漫天飞絮,低头是满地银装。我偶尔也会疯一把,去A餐三楼打台球、泡网吧,在超市里买各种好吃的……有些记忆再琐碎也可以在不经意间于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想忘也忘不掉。当再次回首青春,我不禁喟然:生命悠悠,为什么只有那段岁月才有大把大把的青春?我却未曾珍惜而是毫不吝啬地挥霍了。入校时少不更事,毕业时踌躇满志,大学的历练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清晰的看法,会为自己的人生定个规划。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做过一些傻事错事:我曾经因为宿舍没有筷子而从餐厅顺了一双回来,曾在校园里肆意放声歌唱,曾经因为被女生拒绝而彻夜难眠……当青春远去,我们步入社会以后还敢这样肆无忌惮么?无论是读研还是上班,每天都有严格的工作时间,迟到了就会受到批评或是处罚;有事要请假,但是很难被批准,即使被批准也要以牺牲正常休息时间为代价。工作量繁重,任务时间紧,我们常常会因为赶进度而不停加班。忙碌的工作让人无暇考虑今后的发展,很多人都觉得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但又无力改变。这种忙碌使我们的身体无比劳累,而我们的心灵却在有限的闲暇里感到空虚。后大学时代带给我们各方面的压力,像枷锁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一颗颗未成熟的心备受煎熬。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更加脆弱,更加怀念记忆中美好的的大学时光。想和原宿舍的哥儿几个畅聊大学时光,却不约而同因为第二天的工作不得不停止。有人提议回学校看看,大家都响应得非常积极,捧着毕业纪念册的我们痛哭流涕。
光阴荏苒,科大又要送一批学子走上人生道路了。他们在接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像我们一样,一定会为自己的顺利毕业而倍感欣喜,但却未必想到未来的人生之路会有更多崎岖;他们在班级最后一次聚餐时,像我们一样,一定会为彼此各奔天涯而飙泪痛哭,却未必会想到此刻挥手告别的,是人生中最本真、最肆无忌惮的青春年华。可我们终要步入社会,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爱人的责任要求我们即便受伤了也要努力张开臂膀保护对方,对工作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早上想赖床就耽误上班,对朋友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享乐而伤害对方……可我们总会有脆弱的时候,每当这时,思绪就会飞回那宁静的校园。
我常常想起大学时光,想想伴着蛙声卧谈的夜晚,想想揉碎了夕阳的粼粼湖光,想想塞着耳机放声歌唱的小径,想想把一本教材看三遍的畅快淋漓……科大的一草一木,俨然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种意象。我像诗人一样,在那里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守护着一方净土,不被尘世的烦扰所浸染。我希望学校一草一木都还是原来的模样,让我可以在她的怀抱里挣脱束缚、找回真我。只是,时光从不停歇,校园也终会改变,就像那远去的宝丰商城里热闹的卖声一样,在记忆里渐行渐远。然而,不论时光流转,不论岁月变迁,科大永远是我心里最牵挂的地方。(作者:赵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