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几十年,你或许已经忘却了,但它真实地存在过。
那些已然消逝了的,曾被一代代人称之为“瞎话”的古老故事,与文明无关,与科学无关,与道理无关,有时候甚至更多地带了些野蛮的色彩,却依然使我深深痴迷、不能忘怀。
年幼时,在晴朗的晚上,有星有月,有云有风。姥姥屋里点一盏煤油灯,她时不时地用一根细木棒挑直灯芯,火苗一闪一闪地跳动,可以闻到淡淡的煤油味道。我躺在草席上,姥姥摇着蒲扇,赶走了蚊虫也赶走了炎热。
我吵着让姥姥讲“瞎话”听,她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她讲得很投入,我听得很陶醉。那些故事,大多是关于猴精、狐仙、大虫之类。或许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来,很荒谬可笑,但在我是很重要的。
孩童不懂事时,我这样度过了很多个漫漫长夜;后来明白事了,才更体会到:是它教会了我敬和畏、善和恶、美和丑。每一个瞎话都有一个道理,我更愿将这种道理视为一种智慧,先人的智慧。它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渲染乃至夸大的手法,再加之老人饱含沧桑的声音,达到逼真的表现效果。有时我真的会被吓得发抖,或感动地哭出来,却仍然会听下去。它总能激起人最真实的情感,没有所谓的伪装、刻意的坚强。在它面前展现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一切喜怒哀乐皆是本真。
时光流转,当我们迈入现代社会,谁还记得那些故事?谁还会给孩子讲那些故事?随着社会的文明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些故事渐渐消逝。倘若能寻得一丝痕迹的话,那也是在心里,在那些珍惜它的人心里。它的逝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因为它不好,只是因为不合时宜。只是,在我的心中仍有一丝遗憾。
高中时,老师曾让以“忘记”为题作文,当时我脑中瞬间就想起了它。记得写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是因为内心真的激荡了吧。很多时候,我写作文是凑字,写了上段要努力想下段怎么写,但那次完全是跟着感觉走,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畅快淋漓。高中为考试写过好多作文,很多都忘了,唯独那些真实情感的记录记忆犹新,因为融入感情的东西往往是忘不掉的。那时写和现在写,内容又不尽相同,但我觉得感情是更深了。不同的年龄段想起那些故事,会有不同的体验。我们经历成长,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再写又会不一样了。对于那些曾经带给我深切体验的事,无论大小,我是真的记得。
当故事成为往事,往事又成了故事,那些在童真年华里陪伴过我的、已然消逝了的往事和故事,我依然记得。(作者:孔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