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并不清楚有没有一道叫做羊肉锅的菜,要是有,又是用的什么调料,吃起来什么味道?总之在我家,只要不是煎炸炒,包括羊排、羊肉块和涮火锅的羊肉卷在内,羊肉被一锅炖或煮出来,都叫做羊肉锅。
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冬天我和妈妈都爱吃火锅,跑去饭店的次数多了,干脆在家架个电磁炉自己涮。后来更是简化,把常吃的娃娃菜、细粉丝和羊肉卷一起扔进锅里煮熟,还省去了一次次下筷子的麻烦。一开始还用火锅底料来煮,后来嫌弃火锅底料过重的香料味,干脆清汤加点盐,调碗吃火锅的蘸料直接蘸着吃,妈妈喜欢调麻汁,我倒是偏爱直接倒一小碗海鲜酱油。我记得小学的时候,中午我回到家,妈妈就烧开水煮羊肉锅,等我脱掉围巾帽子大衣,羊肉锅也就煮好了,端到客厅对着电视,吃上热乎乎一碗,觉得还没来得及被暖气暖和过来的身体已经从五脏烧了起来,整个人就像晒了一上午太阳与带着食物香气的空气融合在一起了。
家里做饭简洁粗暴的作风从羊肉锅就可见一斑。妈妈奉行食物的原汁原味,我总开玩笑说她懒,对精致的美食缺乏追求,其实我对妈妈做饭的口味已经很满意。有时候跑到朋友家蹭饭,好友端上耗时颇久的番茄牛腩,从处理牛腩到小火慢熬一上午都不够,我战战兢兢夹起来吃,当时觉得是比我家粗暴炖出来的牛肉好吃,但是回了家吃到妈妈做的饭菜还是觉得味道不错,挺满足。偶尔妈妈也会做些复杂些的菜式,比如羊肉锅2.0版。其实在菜谱上叫砂锅羊肉。
说复杂,其实只体现在耗费时间上。小羊排剁好后焯水去血沫,再和胡萝卜块、山药块一同倒进砂锅,清水加盐小火慢煮,从妈妈下班开始煮,到我下了晚自习回家,正好被羊肉的香气熏得软酥酥。小羊排的肉质也已经被煮的软酥酥了,真正的原汁原味,吃起来特别香。高三的时候总怀疑外星人在我睡熟后把我的胃连接到了虫洞,现在想起来都对每天吃下的食物量感到震惊。那时候,如果晚上没有吃饭,晚自习后我自己就能吃大半砂锅羊肉,吃饱后揉揉肚子,暖洋洋地钻进被电热毯烤得同样暖和的被窝,背回家的各种复习资料就被全部抛之脑后。现在想起来,也还是幸福得不得了。
前几天回家妈妈还说买了羊肉要炖羊肉锅。我溜进厨房,看到放在一旁化冻的大块羊肉,瞬间满心欢喜,以为她要重新“祭”出砂锅。妈妈却笑眯眯地说:“砂锅太麻烦了,我拿电压锅煮。这次买的是好羊肉,随便煮煮都会很好吃的。”出锅后我笑得不行,指着有我半个拳头大的羊肉块说:“娘亲,这羊肉长得真是粗狂。”换来她一句“好吃就行”。盐放得太少,吃起来口味略淡,盛一小碟酱油来蘸,还是觉得好吃。好像只要是妈妈做出来的羊肉锅,怎么样都美味,都给我种暖洋洋的幸福感。
记得有时候,妈妈到外地出差,我自己在家里待一个星期。我会做饭,楼下就是菜市场,怎么都饿不着自己。在因为懒得开火而煮了两天泡面之后,终于跑去菜市场打算犒劳下自己,于是买了一袋羊肉卷回家煮羊肉锅。明明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菜式,一锅煮出来,吃起来总觉得味道上有些许不同。后来想想,大概是因为一个人吃饭却按照平常习惯煮了两个人的量,来不及吃掉的那一半在凉掉后失去了带给人暖洋洋的幸福感吧。
而且,一个人吃饭,总归是寂寞了些。(作者:左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