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的春天,百花竞相绽放,清新的空气里满溢着醉人的花香草香,所有的水流都是欢快的,一路映照着热闹的风景远去。春天在我们的视觉里,用绿意葱茏或者万紫千红来形容都是意犹未尽的。而在画家们的笔下,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春天的各种色彩和况味。
《盛开的桃花》是荷兰画家梵高在1888年3月为了纪念同为画家的表兄莫夫而作。虽然莫夫已经去世,但是梵高的这幅作品里却并没有使用悲哀的暗色调,相反却用了明亮的暖色调。因为梵高说过,我以为一切纪念莫夫的东西,一定要亲切而愉快,而不可以带着丝毫悲哀的调子。这幅画作是在果园里画的,淡紫色的耕地,一道漂亮的芦苇篱笆,两株梅红色的开满了花朵的桃树,衬托着远处明亮的天空和云朵,整个画面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种春天的喜悦心情。梵高希望自己深爱的莫夫在明媚的春天里永生。
《汉浦斯戴特的荒地》是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1820年所作,这幅油画用一大片嫩绿的青草和一小片阴暗的荒地上下衬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此景让观者犹如身处绿色的巨云之上,心情分外轻松愉悦。而占了多半画面的蓝天和白云也成了最好的主体,明亮而高远,给人一种无限辽阔的感觉。起伏层叠的丘陵地带,高低不平的无规则的坡地,尽管荒凉了很久,却依然呈现生命重生的绿色。无论是远处的田野还是高处的天空,劳作的农夫还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都能在阳光的变换里让人读出温暖与和谐的主题。
《双燕》是吴冠中的水墨画代表作之一,这是江南的春天,只用了黑白灰的主调,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形。画面看似简单,有不少空白的地方,一线乌黑的瓦、一面用来做主角的洁白的墙、两只翩飞的燕子。最重要的是门前的一棵枯树,竟然长出了新的枝叶,顽强的生命力被几笔淡淡的点墨渲染的恰到好处。一条凳子,一棵树,一面墙,明镜似的水面,朦胧的倒影,充分衬托了画面的安静。而疾飞的两只燕子却打破了这份安静,和重生的枯树一起体现了春天的主题,展现了生命的力量。
《春之歌》是徐悲鸿画作中与惯常画风不同的一幅画。画面上耕牛形体庞大,神态自然舒适。牧童扶树远望,眼神专注,似有所思。老柳树高大粗壮,繁茂的新枝在春风里飘摇无尽的诗意,虽未着色,但画意所现,绿意葱茏之极,亮眼惹心。树下的一丛丛绿草生机勃发,衬着牧童红色的衣衫,将春天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树、牛和牧童的动静结合之中,唱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春之赞歌。
生命,希望,温暖,和谐,积极的立意与高超的手法……画家们都将自己的灵魂充分渗透到了自己的画作之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代,他们皆用尽心力,让每一幅画作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春天最生动、最美好的诠释。(作者:崔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