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论坛集粹]关于皮鞋的记忆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9日 00:00  点击:

   记不起是哪位先哲的教诲了:看一个人的身份,看他的鞋子就行了。初听时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1978年我走进大学的时候,只有3双鞋:一双是黑布松紧口布鞋,一双是叫解放鞋的黄帆布胶鞋,一双是高腰反毛黄牛皮鞋。

这倒不是因为没钱。那时我在油田的一家工厂做工,20岁出头就每月50元工资,以当时的物价,养一家3口是没问题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没买别的鞋子是因为那时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布鞋日常穿行(晚上兼做拖鞋),解放鞋兼做运动鞋、雨鞋、劳动鞋(那时人们还没有旅游的闲暇,也没有什么旅游鞋的概念)。看什么身份呀?

说到那双高腰反毛皮鞋,就有点故事了。那是油田工人的劳动保护鞋,我们工厂是两年发一双。虽然时常油污斑斑,但在95%以上的人眼里,就有点高福利象征了,似乎还与高工资有点关系。我们厂子的小伙子大姑娘除了打球以外,几乎都是一双大皮鞋;说不出什么荣誉感吧,但大伙儿就喜欢那样穿!

上了大学,我的同桌是一位来自鲁西南农村的诗人,别看满脑子莎士比亚,他也只有两双鞋:一双妈妈手制的布鞋,鞋面是黑灯芯绒,鞋底是千针万线手纳的,比工厂出的更厚一些;一双解放鞋。可能因为男孩子懒惰吧,这两双鞋很少被刷过,时间长了,落满灰土,就看不出本色了,有时还冒出一些气味来,令人难忘。其他的同学大概不比我和诗人强到哪里去。

我是班里的学生干部,学习不错,人缘也极好,可看着同学们一对对谈起恋爱,自己依旧形单影孤,不免有点失落。好多年以后,我问一位在上海当大学教授的女同学,原因何在?教授很严肃的说:你一身工作服,一双反毛大皮鞋,咣咣地一走,一点火花也擦不出来!皮鞋误我!

    大学毕业以后,1983年结婚时我买了第一双黑皮鞋。一位现在当小老板的表兄弟,那时是皮鞋厂的学徒,亲手为我做了一双,价格上还优惠,大概花了半个月的工资吧。那双三节头黑牛皮鞋,改变了通行几十年的圆头式样,稍尖的方头,打上鞋油,锃明瓦亮,我非常喜欢。穿着这双鞋拍的结婚照,今天还在我的床头挂着。以后就有了拖鞋、网球鞋、皮凉鞋、皮棉鞋等等。

大概是1987年吧,我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同事去工厂采访,买回几双羊皮的旅游鞋,每双大概是160多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穿在脚上,保暖又透气,爬山涉水非常舒服。这才明白老外为什么游玩还要换鞋子。果然有道理。

    斗转星移,到了1992年,中国人正流行穿西服。我西装革履出访美、加。下飞机一看,嘿!人家一身 T恤衫,一双便鞋满街逛,咱衣冠楚楚倒显得成了另类。原来乡下人羡慕城里人,城里人羡慕外国人,外国人羡慕乡下人!在底特律读研究生的一位亲戚,送我一双休闲鞋:牛皮胶底,粗针大线,穿上蛮宽松的。从此以后,咱也把西服领带挂了起来,没有公务就是一身休闲服,一双休闲鞋。

    渐渐地,中国的各式各样鞋子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陪太太上街,买鞋成了一项重要内容。什么叫眼花缭乱”,什么叫时尚流行,我才真正有了体验。倒是也好,几十家鞋店逛下来,人家看品牌、挑式样、选皮质,咱可以几十次坐下休息,看看美女什么的。

家里于是就需要鞋架,然后就有了鞋柜,没鞋穿成了女士们经常的抱怨。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一个孩子的高论打开你的鞋柜!”——禁不住笑了出来。

    中国开放了,世界成了。最近十几年,我走过澳洲、欧洲、亚洲的十几个国家,眼看着那里市场货架上的鞋子越来越多标起MADE IN CHINA,后来听说世界上每3个人的脚上就有一双MADE IN CHINA了。我再也没从国外带回一双鞋来,倒是那些洋博士回国成了疯狂采购鞋子衣物的节日。每次看着他们大箱子里塞满MADE IN CHINA,又要远涉重洋去了,心中总是有一丝淡淡说不出的滋味。

    现在,我的校园里有3万多来自全国的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每天五彩斑斓的鞋子河流一样从眼前走过,双星”“李宁”“阿迪”“耐克”…….,我数不出他们穿了多少个牌子、多少种功能的鞋子。虽然我已五十而知天命,却依然分不清鞋子和他们的身份是怎么回事!只是看着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脚步,似乎又明白了点了什么………

:解放鞋是当时中国军队的一种黄帆布胶鞋,因为结实耐磨而被广泛仿制,成为民众穿着最多的一种鞋子.

   三节头,一种鞋尖、鞋帮、鞋跟用三块牛皮接成的男士皮鞋。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