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宛如一座知识的百花园,滋养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幼苗。在山东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我恰似一棵努力生长的树苗,在良师的悉心浇灌与同窗的真挚陪伴下,茁壮成长。恩师们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同窗们用真诚的友谊和温暖的关怀,伴我走过青春的迷茫与欢笑。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共同欢笑的瞬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时光渡口,递出青春的光
大学是夜海深处的灯塔,在知识的星河间点缀着一点光芒,引着怀揣星辰的少年,乘着理想的风奔赴而来。身为大二学子,今年我终于接过那支迎新的接力棒,站在时光的渡口,与一年前那个懵懂的自己,开启了一场温柔的隔空对话。
清晨的阳光碎成金箔,洒落在林荫道的枝叶间,铺就满地跳动的光斑。我和志愿者们裹着鲜亮的志愿服,早早就守在迎新点:摊得平平整整的登记表,每一页都透着对新生的郑重;印着校徽的钥匙扣,泛着细碎的金属光泽。彩旗在风里轻轻晃,红底黄字的 “欢迎新同学”横幅,随风舞动。
当新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走向迎新点时,我快步迎上去,接过他们手里沉甸甸的行李箱。那箱子里装着的,是衣物,是书本,更是沉甸甸的青春与期待。陪着他们往宿舍走去,我把去年学长学姐讲给我的那些悄悄话一一道来:餐厅的哪个窗口饭最香,专业课要提前预习哪些内容……那些曾温暖我心的细碎叮咛,如今化作我传递给新生的温暖光芒。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如今,看着这些新生,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站在时光的彼岸,与他们隔空相望。一年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现在,我站在这里,迎接这些新生的到来,就像是在完成一场青春的接力。
贾师妙语,点亮数据之光
在专业课的版图里,数据结构从不是冰冷的术语集合,而是一座藏着算法奥秘的智慧殿堂。而教授这门课的贾瑞生老师,恰似手持钥匙的引路人,凭着其独特的魅力,轻轻地为我们叩开了这扇通往数据世界的神秘大门。
贾老师身姿挺拔,宛若苍松,精神焕发。他的双眸深邃如潭,闪烁着睿智与幽默交织的熠熠光辉。每次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仿佛春日里的暖阳,瞬间让整个教室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的课堂,绝非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妙趣横生的脱口秀,欢声笑语如溪流般在教室里潺潺流淌。
除了在课堂上系统地为我们拆解专业知识,从基础的理论框架到关键的技术要点,都讲解得清晰透彻、条理分明之外,贾老师还常常给我们讲述他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以及解决方法。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倘若仅仅停留在书本记忆和概念理解的层面,终究难以真正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充分结合起来,在面对真实需求和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去分析、去实践,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方法,才能让知识真正落地,发挥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价值。
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能够像贾老师一样,用智慧和务实点亮数据之光,在物联网工程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同窗挚情,共绘青春绮梦
时光宛如灵动的诗行,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跳跃、流淌。我与朋友们并肩同行,在青春的征途上踏出一段段熠熠生辉的轨迹,结下了古木年轮般深沉真挚的深厚友谊。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上午,我正坐在书桌前,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我袭来,仿佛有无数把锋利无比的利刃在我的身体里疯狂搅动。我痛苦地蜷缩着身体,额头上瞬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簌簌滚落,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落在地。室友们瞬间反应,她们的目光迅速聚焦在我身上,眼神中满是焦急与关切。其中一位室友反应极为迅速,一个箭步拿起手机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的漫长过程中,我疼得几乎失去了意识,意识仿佛在黑暗的深渊中不断下沉。但室友们那温暖而有力的关心和照顾,如同一束束明亮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到了医院后,她们分工明确又配合默契,有的去挂号窗口排队,眼神紧紧盯着队伍,生怕耽误一分一秒;有的迅速找到医生,详细地说明我的情况,声音急切却条理清晰;还有的则陪在我身边,帮我拿好随身物品,时刻关注着我的状态。
每次想起那天,最先浮现的不是疼痛,那是比救护车灯光更亮的光——这份同窗挚情,是藏在青春记忆里的暖炉,哪怕后来走了再远的路,想起时依旧能感觉到那份熨帖的温度,稳稳地嵌在心底最软的地方。
时光的车轮缓缓驶过,山东科技大学的时光永远是回忆中的一抹亮色。那些校园里的轶事、学习中的拼搏、生活中的互助,都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未来走向何方,这份师恩与同窗情都将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成为我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逐梦想,绽放光彩。(作者:杨涛萍,系计算机学院202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