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密州往事(小小说)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09:38  点击:

或许很多年以后,当满鬓风霜的我面对缓缓下沉的夕阳,想起那个特别的日子,依然会热泪盈眶。
  就像我平凡的人生一样,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阵阵微风穿过窗户吹着面前的宣纸一起一伏,我正伏案奋笔疾书。突然,身旁的手机弹出一则消息,校文联最近要去东坡故地诸城采风,文联的老师不吝学生,竟邀请我一同前往。我激动的心情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苏轼!苏东坡!多少次魂牵梦萦的一个名字!一股奇妙的力量拉着我走出教室。
  夕阳未落,一条南北无限延伸的橙红色丝带在西方的天边猎猎生姿,我独坐长椅,看着夕阳燃尽了最后一片树叶,远方海气冲天,碧波荡漾的大海摇撼着南边的一整片天空,就像东坡先生的胸襟。我循着这来自千年之前的指引,竟又来到了海边,我独自一人面对着无边的大海,张开臂膀。百草丰茂,潮水涌动,来自恒河沙数颗恒星的古老星光跨越了千年,破碎在眼前的茫茫大海上,我的心魂也顺着这星光回溯到那段从前的岁月……
  公元1074年的大宋王朝绝不会向它既定的命运低头,在王安石等人的变法下奋力滚动着历史的车轮。一轮明月高悬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江浙某个村落的妇女还在借着月光不辞辛劳地织布,以期为小儿子凑足今年的入塾费,紫禁城里的神宗皇帝正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玉扳指……
  我的视野渐渐缩小,最后定格在密州城南的一座高台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我暗想竟然和我想象中的那个人不太一样,眼前之人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像路边的野草,一身酒气,白大衫缠在身上半披半就,袒胸露乳,俨然一个樊哙嘛!
  突然一名小厮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大人,不好了大人,不知哪里逃荒的难民正从城西二十里乌压压往这儿赶呢!”
  “快带我过去!”男人脸上闪过一丝焦急的神色,倏然又恢复了平静,挺直胸膛,一副临危不乱的样子。
  我顺着两人的身影向城外望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明月高悬,一眼万里,干裂的土地冒着黑烟,远方的村落看不到一片火光,万里的土地结不出一粒粮食……这是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的秋天,苏轼刚刚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
  看着成千上万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和苏轼一样焦急,却什么都做不了。我像一个垂垂的老者,每天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苏轼每天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我一直跟随着他,看他亲自去荒山野岭寻找泉水,看他整天整夜伏在案边处理政事,看他到田里帮农民锄地……不知何时,城外的村庄开始在晚霞中飘着缕缕炊烟了,庄稼地里也生出了点点的绿色。
  两年时间,如白驹过隙。
  两年里,我不可置信地亲眼目睹着这座城市的变化,我不止一次地惊诧于苏轼的所作所为——一个堂堂知州大人竟能与百姓同桌而食,与难民对床而寝……密州城从两年前的残砖破瓦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车马不息,简直难以想象,就像用马良神笔画出来的。
  苏轼离任的前天晚上,我看着他来到城南的超然台下,微微挪动一块青砖,那块严丝合缝的青砖竟被抽了出来,然后他神神秘秘地往里面塞了一件东西,月光虽明亮,但我隔得太远,也没看清是什么,身体也无法触碰实物,只好作罢。
  离任当天,万人空巷,百姓们万般不舍,哭声连天,跪求知州大人能在密州多留几年。苏轼也是涕泪横流,“乡亲们,请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的,就在不久的将来,我泱泱华夏一定会走向繁荣昌盛!”说着他向我这边看来,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在和我对视,我猛然一惊,顿时天旋地转,好像整个身体都要被时空撕裂,大脑慢慢下沉,直到不省人事……
  我醒来,面前依然是茫茫的大海,海上依然是破碎的星光,海风夹杂着一股历史的腥厚气息扑面而来,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又是平常的几天过去,采风正式开始。我跟随学校队伍坐上大巴车,迎着春风来到了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导游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着千年之前苏轼在这里题了什么词,在那里喝了多少酒,我听得无聊,甚至有些打瞌睡。突然,我像被电击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什么,我丢下书包,飞快地跑到超然台下,崚嶒的高台满是时光的刻痕,我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台底的城墙,忽然一块青砖松动,我的心跳得厉害,我颤抖着将那块青砖抽了出来,手伸进去,心也快要跳出来了!
  一卷纸条!我忙展开,厚重的牛皮纸上镌写着几行清秀的行书。
  我将纸条放到胸口,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相对无言,一瞬间热泪盈眶。(作者:宗雍康)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