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一个内向孩子成长的自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 10:49  点击: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便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并且在很长时间内都认为内向是不好的,甚至觉得内向是一种卑微错误的性格,也时常因此感到深深的自卑与担忧。
  我是那种在课堂上不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会不会,都不会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叽叽喳喳地举起手,快乐且自信地希望老师能够让自己回答提出的问题,而我却会在老师地来回走动中、眼神的到处寻找中感到莫名的不安与焦虑,担心自己的名字被老师点到,害怕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涨红了脸,害怕因为自己的声音小而被老师再三要求重说一遍,害怕自己的回答引起同学的哄笑。因此我总是把头埋进课本中,恨不得钻进桌洞,让老师看不到最好。其实从小到大教我的老师都远非严厉,甚至多数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都称得上慈祥而通情达理,但我的心底就是怀揣着一种对于老师的莫名不安,每次面对老师时我的心总是怦怦直跳,仿佛面前的老师是地狱里的鬼差,让我闻风丧胆。
  不知道为何,发生在我身上的改变总是悄无声息的,就像乘坐路途遥远的公交车时,我看着车窗外纷飞的风景而出神,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车子已经驶过了如此之远的距离。
  从小学毕业、步入中学后,我内向的性格总算开始往较积极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仍然不会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偶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心脏仍然怦怦直跳,脸颊也会止不住涨得通红,但我对这些有了态度上的转变。说起来也奇怪,我那种害怕焦虑的情绪减少了,不知是因为自己回答问题的声音提高了,还是因为中学课堂较为安静有序,老师听得更清晰,很少会让我再回答一次了。我的自卑与不安随着心理的成长与生活的重复渐渐淡化了,对于能够在课堂上自信回答问题、在班级中与谁都熟的外向的同学我也不再打心底夸张地羡慕崇拜了。似乎我身上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内向的性格于我而言已经不再是让我自卑焦虑的麻烦。
  上高中后,对于多年习惯了父母接送上学且从未住过校的我来说,寄宿制、两星期才能回一次家的高中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受我内向性格的影响,我感受并意识到了孤独在我心中不断生长。但我对于课堂上的当众回答问题,课堂下老师的关切,渐渐不再那么焦虑与在意了。内向与外向,对我而言也不只是能否拥有很多朋友、能否在课堂上自信而响亮地回答问题的区别了。我明白了内向的人偏向通过安静独处来感到心安,而外向的人喜欢通过与他人交流相处来获得认可与自信。内向与外向只是性格上的偏差,两者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优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安安心心地看待自己与周围谈笑风生、自信快乐的同学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能够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了。
  也许内向的我并不擅长交友,也不喜欢与好多人一起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但我的确也交到过几个交心的朋友。但学生时期的友谊对我来说是阶段性的,我和当时朋友的友谊只存在于我和他们一起在学校读书的时间里。虽说也加过不少同学的QQ或微信,但和他们中的大多数,交流仅仅只到通过好友验证、彼此给对方作个备注为止。毕业后,彼此也只是好友栏里一个沉默的头像,别无更多的故事。老话说“一切相遇都是缘分”,而对于内向的我来说,缘分似乎太少了。这也许是因为我在放学后要多待5分钟,只是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安安静静地独行,享受宁静,因此没有经常和同学们结伴而行。有时我甚至心中会产生“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人就好了,这样就不必听外界的嘈杂,痛快地享受宁静了”的想法。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毕竟如果只剩我一人,我也就没人能够诉说心中内向的孤独与寂寞,也没有家人长久且温暖陪伴了。所以还是偶尔独处好了,享受安静之余,也需要时常与他人交流联系,感受世界的多样多彩。
  如今我已步入大学,年龄上也已经成年了。但我仍然是一个内向的人,仍然喜欢独处,与热闹拥挤的人群保持着距离。但我想,我已经学会了与自己内向的性格和平相处,坦然地面对外界,同时也在内心中悄悄地想象着自己的世界。
  内向,其实也不坏吧。(作者:张恒)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