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会“念经”的Collier教授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4日 00:00  点击:

有一位老师,他曾经和夫人自驾车穿越14个国家,历时13个星期,行程20000多公里;有一位老师,曾经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有一位老师,酷爱帆船运动,一次次向大海发起挑战;有一位老师,他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充满活力,这位老师,就是前不久获得“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的“洋教授”、我校信电学院英国籍教授Michael Collier。
 
授业亦传道
2007年7月,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Collier教授和夫人一起来到科大,为信电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电子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成为信电学院的一名“洋教授”。
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用浅显易懂的例子形象生动地表达,将复杂的知识原理简单化,这是Col?鄄lier教授的授课风格,也是学生爱听他讲课的秘密所在。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他制作课件总是精益求精,不轻易放过一个细节。在他的课件里,画面是活动的,公式是生动的,学习是主动的。听过Collier教授讲课的学生,无一不夸他课件做得好。为了照顾英语基础稍差的学生,Collier教授还在课件中给重点单词标注中文解释。在讲解难点时,他会放慢速度,并在课后发给学生中英单词对照表,便于他们复习。许多同学反映:Collier教授的课件做得很精彩,讲课语速适中,会经常询问学生有没有听懂,还会当堂布置训练对知识点加以巩固。他和孙秀娟老师共同完成的《单片机原理及运用》多媒体课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并获得三等奖。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位“洋教授”深谙因材施教之道。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每一章内容讲完后他都会提出一个“challenge question”,对第一个将正确答案e-mail给他的学生他还会给予奖励。通信05的小王说:“刚开始大家都没在意,可下一节课教授就把答对者的名字以幻灯片的形式放出来了,还送了小礼物给那位同学。大家很受鼓舞,希望下次自己也能把挑战题答出来。”尽管礼物只是乒乓球、小饼干等不起眼的东西,但却让大家感到了他的肯定和真诚,因此每次发奖都是班里最热闹的时候。慢慢地,同学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同学还在课后找来参考资料,对课上没有听懂的地方重点攻关。
作为助教,孙秀娟老师这样评价Collier教授:“他上课很有大师风范,授课技巧娴熟,很注重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都很喜欢他。”在双语教学网站的BBS上,qianqian同学留言说:“很感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教导,我从您的双语课中学到了很多,我非常喜欢您的课。您的课非常有趣,您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欢笑。”Col?鄄lier教授的课堂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开创亦奉献
Collier教授不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更给我校特别是信电学院双语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信电学院党委书记刘法胜教授说:“Collier教授是我极为佩服的一位外教,老师们都很敬重他。他带动了学院双语教学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进步,这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信电学院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学院先后启动了《数字图像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4门双语课程,面向中巴留学生班全英文开设《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等课程。《数字图像处理》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课程已成为学校的双语教学精品课程,正在申报山东省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如今,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中英语授课的比例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作为一名‘洋教授’,他还积极参加学院的集体活动,在2008年的学校教工运动会上担任学院方队的护旗手。”
Collier教授结合自己的教案,出版了双语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目前,双语教学在选择教材上还比较困难———原版外文教材晦涩难懂且价格不菲,国内选编的教材又很难保留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而Collier教授编写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双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我校今年10月举行的“2008山东高校电气类双语教学研讨会”上,这本教材备受关注。与会专家认为教材“在强调知识面全而深、有层次且成体系的同时,还结合本科生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前瞻性与国际化”。孙秀娟老师也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她说:“这本教材注入了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基础性、形象性,浅显易懂。”
谈到工作,Collier教授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对电子工程专业非常感兴趣。”正是这份热忱与执著,让Collier教授觉得工作不是苦差,而是充满了未知挑战的过程。虽然不需要坐班,但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在办公室工作,有时还会加班到很晚。工作很辛苦,他却乐在其中,因为“喜欢群山环绕中的校园,喜欢电子工程这个专业,喜欢学院的工作氛围”。他说:“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好,信电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集体,在这里工作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
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2008年10月Collier教授荣获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这是省教育厅为表彰和鼓励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在专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奖项,他是全省24名获奖人员中为数不多的工程技术类专家。当记者问他获奖后有何感想,他谦虚地说:“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团队、整个学院合作的结果,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师长亦朋友
在信电学院年轻教师和Collier教授的学生眼中,他既是师长也是朋友,和他在一起,令人如沐春风。
刚来学校,Collier教授就连续11周给青年教师作了工程教育系列讲座,他的讲座切入点特别,思路宽阔,把工程教育放在社会大背景中进行阐述,深入浅出。这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大家都争着去听。据助教郑娟娟老师介绍,Collier教授来到学院之后,不论是授课技巧还是为人师表,都让青年教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上是他的敬业精神,生活上是他的乐观心态。
Collier教授热爱帆船运动,他和6名通信工程的学生成立了电子帆船兴趣小组,从原料购买到帆船制作,他都亲力亲为。“做这艘船真的是从零开始,每一个部件都需要我们自己切割打磨,而注模型、做帆船支架这些工作都是教授做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帮助我们、鼓励我们,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成员小白这样告诉记者,“他特别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朋友。原材料都是教授自己买的,当地买不到他就从网上买。他非常认真,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尽善尽美,这让我们非常钦佩。”下一步,Collier教授还打算和研究生一起做一个项目,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模糊逻辑控制实现对帆船的自动控制。
虽然是工科教师,Collier教授却喜欢研究学生的特点。他对亚、非、欧三大洲的学生作了对比研究,关注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他和妻子一起给学生作讲座,与大家一起探讨爱情、婚姻和家庭,分享彼此的心情。课间他还经常和学生聊天。通信05的小董说:“如果你想和他进一步交流,他会很高兴地安排好时间。他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很幽默、很随和。”很多同学在与Collier教授的接触过程中,增强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口语水平也大大提高。
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目前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但只要我在科大,就希望能为学校做一点有用的事。”Collier教授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喜欢帆船运动的他仍充满激情。而这激情亦如帆,将一位“洋教授”的追求大写在科大的学术之海。(记者:王毓静 通讯员:祝佳悦 蒋建昌)

背景资料:Collier教授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64-1966年任伦敦多利士山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卫星通信放大器的研究;1970-1975年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卫星天线的发展;1975-1984年任香港理工大学讲师,讲授远程通信;1985-1989年任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讲师,讲授计算机系统与结构;1990-1997年任津巴布韦大学高级讲师,讲授计算机系统与微处理器;1998-2007年任津巴布韦国立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2007年到我校信电学院任教,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电子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