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副校长周东华主持召开ESI学科分析报告会。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合作处主要负责人,各理工科学院院长、分管学科建设副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图书馆副馆长张福俊做了ESI学科分析报告。他首先介绍了ESI学科的基本情况,包括ESI所涉及的学科、数据统计周期、排名规则和发展历史等,对目前与ESI相关的评估体系进行了说明。结合2005年以来高校ESI论文数量与总被引频次等数据,把我校与省内主要高校相关的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十个学科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我校在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并针对目前我校学科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从加强高校三大支柱——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建设,加强国内外科研合作,完善学科结构和人才评定体系,鼓励期刊投稿与提高引用频次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校学科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
周东华指出,在目前全国高校争创“双一流”的背景下,ESI学科排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非常重视ESI学科的发展,各学院和相关部门应协同创新,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经过3到5年的持续建设,切实推进ESI学科发展,争取早日跨入ESI学科世界前1%。他强调,ESI指标作为评价大学和学科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我校ESI排名在省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重视起来,继续努力,ESI排名定会得以提升。他要求,相关部门、学院和广大师生要认真研究ESI,关注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规划好未来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升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引进等方面也要围绕为学科发展做贡献,做到有的放矢。(通讯员:贾强 摄影/责编: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