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你只要来到山东科技大学,无论是青岛校区,还是泰安、济南校区,你都会看到:毕业生们或是忙着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或是成群结伴在校园合影留念,或是师生、同窗依依惜别的场景……这里没有驿站中转的匆忙、凌乱,没有曲终人散的冷清、凄凉。每个人都是那么用心、那么珍惜。美丽的校园见证了浓浓的师生情、同窗情,特别是在离校那天的毕业典礼上,近万名毕业生统一着装,列队操场,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那一刻,你会被深深感染、震撼,并由衷地感叹:青春不散场,好梦在远方!科大毕业生不简单。毫无疑问,毕业生文明离校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而其背后则交织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和谐音符。
学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工作,制定了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各项工作方案。要求全体学生工作干部通过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环环相扣的针对性教育,激发起毕业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一是感恩教育。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学校都要对“我最难忘的恩师”进行隆重表彰,当一队领奖老师胸前带着大红花走上领奖台时,现场气氛往往达到高潮,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感激之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最难忘的恩师”主要由广大毕业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和推荐的。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责任感,同时也对广大毕业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有效激发了毕业生对在校期间给予他们谆谆教导的老师的感恩之情。
二是爱心教育。6月24日,“传递真情、奉献爱心”捐助活动如期进行,1500余名毕业生将大包小包的物品捐赠到指定地点,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有的同学捐赠出了写满笔记的书籍,有的同学捐赠出足球、篮球、排球,还有的同学捐出了八成新的衣物,等等。学生处工作人员介绍说,学校是山东省属高校最早开展毕业生爱心捐助活动的高校之一,14年来,共有9.5万余名毕业生捐助各类物品近14万件,资助在校学生达2.7万人次。每次捐赠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利用周末、暑期时间,对所有捐助物品进行集中消毒、洗涤、整理,新学期开学后,所有捐助物品会在“爱心超市”上架供在校学生免费领取。通过捐助活动,为毕业生传递爱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互助互爱、爱心接力”的优良传统在科大校园不断传承发扬。
三是后续发展教育。为了能使广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工作,学校注重加强毕业生后续的职业生涯教育。近年来,先后邀请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董明俊、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原组长现任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陈正荣、普加智能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清禄、新西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曹俊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来校向毕业生讲述人生感悟和成长历程;邀请一些优秀选调生校友回校交流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学生普遍反映:这些生动真切的报告使他们受益良多。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广大学生工作干部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了防患于未然,使毕业生离校工作秩序井然,广大学生工作干部认真落实学校相关要求,细化有关措施。
一是用好制度的刚性约束。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毕业生离校前的违纪警示教育,引导大家自觉遵守相关管理规定,消除违纪侥幸心理;对触犯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毕业生,不包庇、不隐瞒、不姑息迁就,依法依规处理。
二是学生工作干部入驻学生宿舍。毕业生离校前一个月,学校实行学生工作干部入驻学生宿舍制度。在毕业生宿舍楼每天都有学生工作干部通宵值班,他们主动走到广大毕业生中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的两个星期,学校实行夜间学生工作干部集中值班制度,重点对学生公寓区、校园等人群聚集区域进行检查巡视,防止各类影响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确保毕业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毕业生离校前的校园秩序。为了做好夜间入住学生宿舍和巡视工作,全体学生工作干部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了照顾年幼儿女的时间,甚至有的年轻老师特意从老家请来老人帮忙带孩子,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让全体毕业生安心度过每一天。
三是实行毕业生党员示范岗制度。毕业生党员示范岗制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自觉践行安全文明行为规范,同时通过他们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毕业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主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坚持送走最后一名毕业生并将宿舍卫生打扫干净之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学校。
四是实行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联动制度。学校广泛动员各级党政管理干部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当中,通过他们,破解毕业设计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难题,增强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今年毕业生离校期间,很多老师都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老师们与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谈未来,师生关系进一步密切,一些学生的特殊情绪也随着和老师交流的增多而慢慢化解。
学校注重加强对毕业生的关心、关怀、关爱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一是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老师,我考上公务员,怎么与原来签约的单位办理解约手续?”“老师,我到北京工作,怎么办理人事代理手续?”“老师,我去外资企业的话,怎么办理就业派遣?”每到毕业季的时候,特别是离校前的一段时间,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总是被里三层外三层毕业生包围着,面对一双双焦急的眼神,他们顾不上喝上一口水,一直耐心地为每位前来咨询的同学答疑解惑,详细解读就业政策。为了更好地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手续的了解,学校每周召开毕业生辅导员就业推进会,对毕业生就业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解决,使毕业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派遣流程。各学院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详细介绍派遣、报到落户、二次派遣、改派手续、档案保存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手续流程,积极帮助毕业生做好心理的自我调适。学校有关部门把每位毕业生离校时的派遣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学位证等放在一个透明拉链小袋子里,每个袋子上注明毕业生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在毕业生离开时郑重地发到每位毕业生手中,并不忘嘱托一句:重要证件,千万带好。
二是实施毕业生关爱工程。通过开展“结对子”帮扶,建立“志愿者服务队”,设立“爱心车票”、“爱心服务车”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毕业生集中离校那天,各学院纷纷行动起来,专门安排送行爱心送别车辆为毕业生送行。在场送别的师生为毕业生搬运行李,依依惜别。毕业生难掩不舍之情,纷纷表示将牢记教诲,情系母校、以自己的力量为母校增光添彩。低年级的志愿者同学往往被温暖送别的场面感染,他们表示,“我们来学校时是学兄学姐帮我们拿的行李,现在让我们提上行李送学兄学姐他们一程”。广大教师也通过各种方式向毕业生表达了良好的祝愿,甚至有的专业老师将寄语和祝福在毕业生宿舍楼LED屏进行视频展示。学校通过举办西部志愿者欢送会、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离别赠言等形式,让毕业生在离别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来自母校的温暖和师生的真情祝福。
多种形式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营造了毕业生离校的良好氛围。校园里再也看不见酒后横七竖八躺在草坪上的身影,再也听不到深更半夜此起彼伏的呼喊,更多的是毕业聚餐上对不胜酒力同学的主动规劝,对不文明行为的善意提醒。学校到处洋溢着健康向上、依依惜别的深情,涌动着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温馨画面。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近万名毕业生的文明离校行为或许很好地诠释了一位毕业生离校时在网上的留言:山科大,我爱你!(记者:锦林 通讯员:姜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