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壬寅,冬末春初。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红色桑梓”团队来到了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桑落墅镇的红色历史,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访问了五位平均党龄50年的老党员。
团队成员由石建龙、高旋、刁子庚、祁帅东、武恒、杜景霖等六名同学组成。大家在老党员们讲述中重温了那段为党为国为民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老前辈的谆谆教导中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文化,学好科学文化,为党为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决心。
引水灌溉守土渠,团结共聚学大禹
实践团队采访的第一位老党员是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魏家村党支部书记孙东华。高中毕业后的孙老听从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励志要在家乡在这一片广阔的农村干一番事业,因此留在了镇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由于表现良好、工作积极,在1976年5月在党支部的推荐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七月在上级党支部领导的安排下到桑落墅镇魏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党龄已有44年。
当时孙老年仅21岁,是当时镇上最年轻的支部书记,孙老也充分发挥了年轻人敢想敢做的优点,一股心思用工作上,当时农村相对闭塞,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封闭狭隘,孙老上任初期工作展开得不太顺利,甚至有一段时间孙老想过放弃,但在其他老党员与干部的支持与鼓励下,孙老改进了工作方法,并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孙老还给我们讲了一件他印象深刻一件事,以前的农村工具和设施十分简陋落后,尤其是到了每年的春冬灌溉季节,需要到村子八公里外的大河引水灌溉,当时每个乡镇都配有一个抽水机,每个村只有一次抽水的机会,只要关了机子就只能换下一个村,因此八公里的土渠必须时刻有人照看以免决堤,孙老动情地说当时他和其他干部经过商议,决定派60名男村民坚守在渠道,女村民、机子手与小队长负责田地灌溉,当时抽水机连续响了六天六夜,孙老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一直沿着渠道巡视。孙老回忆道当时他很担心渠道会决堤,因此没有心思睡觉,当时大家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场景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在问到孙老给青年党员的建议时,孙老激动地讲青年人一定要发挥冲劲,不怕苦不怕累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同时品德、学习和体育要分清主次,第一是品德,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第二是学习,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第三是体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两弹一星犹努力,心有家国看天地
石守林老人是一名一九七一年入伍的一名退伍老军人,他在一九七六年的时候退伍,入伍一共五年。在访谈的时候,我们从他的坐姿、说话语气中仿佛可以看到当年他在部队时的样子,虽然他已经退伍多年,但仍然可以看出他在当兵的那五年里养成的习惯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他骨子里依旧是位热血方刚的战士。
石守林爷爷当时是由于年轻初入社会,不太适应社会,同时又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所以才选择去当兵的,就像现在大多数选择去军队当兵的年轻人一样。他当时参加过新疆的氢弹核试验的站岗工作,据他说当时他站岗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核试验地点都有八十多公里远。他说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一想到自己能为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感觉到非常开心。所以每一位退伍老兵身上的“钢铁精神”都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
从他退伍到二零二一年的今天,将近四十五年的时间,他感慨到国家的发展和改变是非常巨大的,从无论是从七十周年阅兵式上,还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觉到国家的、社会的发展。他说在这场疫情中,从国外的情况和国内的请况的对比中可以进一步看出中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强大以及中国“白衣天使”的能力。在访谈的最后,石守林爷爷说当今青少年无论是身处那个行业都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要记住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才能够过上好日子。
自强不息勤学习,爱国上进浩然气
王学信同志是惠民县桑落墅镇庙尚社区前后王自然村的一名党员。他自年1971年入党以来,一直坚持“一心为公”的理念,入党50年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为百姓做贡献。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坚持在抗疫的前线,忍受着严寒和酷热为村子保驾护航。我们一行人来到前后王村时,七十多岁的他正坚守在村口的帐篷中,为村子的安全进行站岗。
王学信老党员还是一名与时俱进的爱国进步者。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以来,惠民县桑落墅镇就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也涌现出众多学习典型,王学信老党员就是其中一位,积分高达33933分,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达人”,今年七十一岁的他接触“学习强国”APP快两年时间了,从刚下载时的“要我学”转变成如今的“我要学”,他已然成为一名“铁杆粉丝”,并且积极带动身边的人进行学习。谈及高分秘诀,王学信老党员表示,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是尤为关键的“学习”习惯。虽然家里农活并不轻松,但他还是按照规划,坚持完成每天五十到六十分的答题“作业”。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APP听新闻联播,洗漱的同时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听新闻、看资讯逐渐成为他每日的“必修课”。
在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初他是因为对党的热爱而入的党,我们也在访谈中确切的感受到了他对党感情的强烈,和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或许是经历的多了,当问及关于自己工作中印象深刻的经历时,他只提到了自己在村中干过文书,或许对于这么一位老党员来说,入党以来的工作经历,都是令他印象深刻的事。王学信老党员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和“一心为公,一心为党”的精神,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像这样一位老党员学习。他寄语新的一辈要努力学习,坚强学习,将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土地农粮精细算,一丝不苟现真情
贾荣杰老人于1971年入党 党龄已有50年。他先后担任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辛店村小队长、小队书记、大队书记,值得一提的是贾老自25岁直到70岁退休一直担任辛店村大队书记,是全镇连任时间最长的老干部。
贾老为我们讲述了他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挑沟、浇地、人口变革与土地管理,其中土地管理包括了村中七百多人口家庭耕地与粮食状况,十分冗杂并且容易出错,但贾老一直兢兢业业,在任职的45年里竟没有出过一次错误,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
同时贾老深情回忆了自己年少的求学时光,贾老回忆道自己当时是村里唯一的一位中学生,同时是班里最小的同学,当时的中学在镇长,二十余里的路程只能徒步上学,并且当时上学的条件十分简陋落后,但大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贾老在在理度过了自己难忘的中学生活,贾老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优越幸福的学习环境,在中华民族的新时代中做出成绩!
联络万家传音信,时代发展留金印
石守刚老人于1970年入党 党龄高达51年。他曾担任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庙上社区副书记、桑落墅镇韩龙张粮站站长。
石老很感慨科技的日新月异,政府越来越高效的办公效率也让石老感到很欣慰。石老申请地回忆道自己当年工作期间通过电报传达文件,贯彻会议方针,电报的使用与管理也十分保密,使用时需要写申请报告,手续很繁琐,而今天人手一部手机,文件通知瞬息可达,与电报相比又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当时石老经常外出学习,镇上给配了一部对讲机,以方便队员相互之间联系,但是信号塔只在自己的镇上,每当到别的地方考察学习时,对讲机就捉襟见肘了,石老还讲到由于对讲机信号不好,还闹出过不少笑话:有一次大家去外地学习,探路的队员先出去探路,等到大家都来到约定地点时,石老用对讲机不断呼叫先行人员,但迟迟得不到回应,直到先行人员自己找到了大家,对讲机依然没信号……
通过走访家乡老党员,团队成员深刻的认识到了在我们党的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百年历程,震撼的感受到了中国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体会到了先辈们无私、牺牲、奉献的高贵精神。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尽一份力量!(刁子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