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山东科技大学“山海筑梦,育爱同行”支教实践团赴果洛藏族自治州道扎福利学校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聚焦青少年及儿童群体,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实践团抵达青海之前,实践团便与当地老师取得联系,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道扎福利学校是果洛州重要的民族地区福利学校,学生以藏族为主,日常交流多使用藏语,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且应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巧妙地将普通话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精心设计了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案。
绕口令教学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此次也被纳入了日常教学环节。实践团成员挑选了“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等针对性强的绕口令素材,按照“示范—模仿—纠正—巩固”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普通话发音技巧。课堂上,实践团成员敏锐地发现,部分学生因普通话能力不足,存在交流畏难情绪。为此,团队采取了“个性化辅导+激励”策略:课堂上,增加这些学生的发言机会,通过分发奖品等正向反馈,增强他们的表达自信;课后,组织“普通话交流小组”,鼓励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用普通话交流。
教唱红歌《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了推广普通话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点。实践团成员先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再逐句教唱歌词,重点纠正歌词中的普通话发音。在教唱过程中,成员们还向学生讲述歌曲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意义。当学生们用普通话整齐嘹亮地唱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时,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当推普的旗帜在青海高原上飘扬,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韵律,更是点亮民族振兴之路的璀璨星光。当青年学子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他们践行的不仅仅是热血澎湃的青春誓言,更是在为民族复兴征程铺设坚实的基石。
(撰稿:徐昊 摄影:毕煜萱 徐蜜 徐开莲 审核:刘倩婧 编辑:任泳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