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强化乡村教育发展的育人功能,传递青春温度,山东科技大学“健康有young”社团支教团队走进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实践。本次支教活动紧扣“关爱+引导”的主题,致力于激发孩子们的梦想与潜能,在陪伴中为乡村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精心筹备:一场“走心”的出发
为了真正将有温度、有意义的课程带给馆驿镇的孩子们,支教队员们自学期初便开始筹备,通过电话访谈等方式调研当地教育现状与学生需求,并据此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加入了急救知识科普、梦想引导、趣味手工等特色内容。集体备课、模拟试讲、教案批注、精美课件都凝结着团队成员的初心与匠心。

课程常规:知识课堂润物无声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斐波那契数列”借助兔子繁殖的故事走入课堂,引导孩子们在趣味中理解规律。通过双向交流,逐步建立起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

趣味融通:打开童心与梦想的窗口
知识之外,支教团队更关注孩子们的情感成长与价值引导。“我的梦想”主题课堂上,孩子们依次登台分享自己的理想,“我想当医生治病救人”“我想做画家画很多美丽的东西”—这些童真的愿望,如同一颗颗闪光的种子,正在慢慢萌芽。在手工折纸课堂中,志愿者们指导孩子们折出纸鹤、爱心、纸船,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专注与成就感,教室里洋溢着欢乐与童真的光芒。


温暖陪伴:一段“风雨无阻”的守护
每天放学后,志愿者都会分组护送住得较远的孩子安全回家。馆驿镇乡间小路纵横,黄昏时分,大手牵小手穿行在田埂与泥路间,是一天中最安静、也最温情的时刻。

为期一周的支教时光虽已落幕,但“健康有young”社团的成员们知道,这趟乡村之行留下的不仅是满黑板的知识,更是一段温润心灵的共同成长旅程。孩子们闪闪发亮的梦想、课堂中纯真的专注、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告别,都是支教中最动人的回音。
支教从不是单向的“教育给予”,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心灵交流。志愿者在田野间读懂责任,在孩子眼中照见初心;而孩子们,也在陪伴中被理解、被点亮、被温柔守护。

未来,“健康有young”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在广袤的乡村教育沃土上,播撒梦想的种子,守护童真的光芒。(通讯员:王新萍 葛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