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三下乡|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以文化繁荣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激活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5日 09:50  点击:

星燧贸迁,晷刻渐移;星海横流,岁月成碑。“灵源疑出蛟龙窟,淑气原从天地贻。”追溯古代,阿胶被《神农本草经》奉为“上品”,无论是贵族出嫁还是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所带的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都有阿胶的身影。如今,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共同被列为“四大国礼”,阿胶制作工艺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承至今。进入新时代,为推动文化复兴和产业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时代理念和时代内涵。为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729日,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走进聊城市东阿县阿胶工厂,寻找非遗传承和文化复兴的最新解。

阿胶工厂采取文化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文化作为价值理念,推动一二三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通过东阿阿胶城、阿胶世界工厂、老字号博物馆、金屋藏胶馆等文化体验基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文化传承,阿胶工厂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形式严峻的重要时刻,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非遗传承,如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时代价值。

走进阿胶工厂,阿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浓郁的香气充斥着整个场馆,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向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讲述一个东阿至今流传的古老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小灰蹄,阿井旁边走三遭,贡胶坊里去打滚,冬至宰杀取其皮,熬胶得用东阿水”。民谣体现了东阿阿胶的传统制作工艺对天时地利有着极高的要求,阿胶制作需在冬至夜半子时取至阴之水即东阿阿井之水和至阳之火经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炼制而成,关键之处讲究的就是在阴极阳生之时取至火之皮用至阴之水,取其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天地人和。东阿阿胶的制作过程所展现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之魂交相呼应,共同展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膏方养生园、金乌藏胶馆等多个展馆,了解到东阿阿胶工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坚持高科技、高效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红外成像技术、远程智控技术与阿胶制作相结合,巧妙地解决了温度等因素对阿胶制作的影响,同时使阿胶生产更加高效,为阿胶制作工艺的传承赋予新的活力。

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激活非遗传承。阿胶工厂充分发挥阿胶极其浓厚的文化背景,建设阿胶文化园区、旅游景点,打造东阿阿胶品牌,出品阿胶文创等非胶产品,通过品牌驱动、产品和渠道策略、数字化建设,推动产业振兴。阿胶产业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东阿阿胶文化,为阿胶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阿胶工厂之旅为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提供了非遗传承的新的答案,极大地鼓舞了团队成员坚持非遗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坚定了沿黄拾遗社会实践团队传承非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踔厉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通讯员:孙源 刘振宏 王嘉豪 摄影:杨皓增 潘家鑫 指导老师:曲岩)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