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践行五育并举理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土建学院燃梦公益支教队一行于7月23日赴烟台市海阳市城北善道公益活动中心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安全筑基、文化浸润与科学启智三维目标,通过分层设计、多维联动等教学模式,以多元化课程设计实现育人实效。
晨光启智:系统教学筑安全防线
安全是教育的基石,更是防患未然、幸福安澜的保障。土建学院燃梦公益支教队与海阳义警合作启动“晨光安全课”,针对儿童青少年暑期安全防护,设计防溺水安全专题培训。支教队员通过案例讲解、图示分析等方式,系统介绍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及预防要点,重点强调了无防护设施河道、深潭、湍急溪流等危险区域的识别方法。义警们结合辖区水域特点,现场演示“明确呼救内容、及时求助成年人”的应急流程,并指导参训儿童青少年练习抽筋时仰漂自救动作。同时,培训还设置了现场问答环节,通过互动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语韵飞扬:文化浸润促普语提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以文育人、向美而行的关键。土建学院燃梦公益支教队遵循“感知—表达—积淀”的路径,以“素养”为基,以“经典”为引,开展普通话推广课。兼顾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读写实践,以普通话诵读和规范字书写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品读诗词,引导他们在韵律中感知文化脉络,厚植文化根基。同时,支教队与城北善道公益活动中心携手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书香环境,梳理各年级必读书目,引导他们深度阅读、交流感悟,推动普通话在更广泛范围普及和语言教育质量提升。
午间探索:实验演示启科学思维
科学是智慧的结晶,更是探真求实、创新发展的引擎。在午后科学兴趣课,支教队员结合专业所学为儿童青少年讲述物理知识,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同时利用教具演示牛顿运动定律,通过对比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上小球滚动的状态,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惯性原理。此外,支教队员在演示的同时,用生活化语言为儿童青少年解释复杂概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达到培养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的目的。
夜色渐浓,队员们在笔记本上写下:“公益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燃梦公益海阳队将继续以热忱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上书写更多温暖篇章,让爱心与知识的种子,在海阳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向阳生长。”
下一步,土建学院燃梦公益支教队将坚持“服务乡村教育,践行青年担当”的宗旨,持续整合优质资源,拓展课堂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让成长之力、文化之美、科学之光照亮更多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通讯员:李沛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