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3日下午4点,由研究生院(部)主办,我院申办的2023年第一期“名家讲坛”在J6-530报告厅召开。作为2023年开学首期讲坛,此次邀请了北京大学陈衍景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主题为“秦岭造山带钼矿床成矿规律研究进展和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常象春院长主持,学院部分领导、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期论坛。
报告伊始,陈衍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秦岭造山带中钼矿的特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钼成矿带,其成矿历史久远,成矿类型丰富,已探明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从18.5亿年前一直到燕山期,秦岭共发现7期钼成矿事件,堪称“钼成矿历史的博物馆”,其中爆发式成矿形成于燕山期,以碰撞型或大别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为主导,彰显了大陆碰撞造山体制对钼成矿作用的重要性。此外,陈教授还提出了钼作为高温热液成矿元素,钼成矿主要受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影响,并重点举例介绍了秦岭造山带多期成矿事件演化、钼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最后,常象春院长代表学院感谢陈衍景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现场师生对报告内容踊跃提问、积极发言,陈教授以风趣生动的语言描述,为在座师生答疑解惑。
经过此次学术论坛,我院师生对秦岭造山带多期次钼成矿事件、钼矿床类型以及成矿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拓宽了我院师生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学术氛围的营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陈衍景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均排名第一)和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2019年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长期从事矿床地质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发表论文300多篇,SCI论文100多篇,论著SCI引用7000多次,曾9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重要成果包括:1、创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2、提出了甄别热液矿床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标识体系;3、提出了23亿年环境突变事件及成矿大爆发事件。担任OGR和JGE副主编,地质学报英文版等十多种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通讯员:陈妍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