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研究生院(部)主办,地科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57期“名家讲坛”于12月12日下午15:00在地科学院J6-530报告厅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研究员,作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学术报告,报告由常象春院长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此次报告也是地科学院迎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之一。
杨志明研究员指出斑岩铜矿是全球最重要的矿床类型,过去认为其形成与大洋俯冲有关,产出于岩浆弧环境。团队通过青藏高原斑岩铜矿的详细研究及全球对比,确定其形成亦可与大陆碰撞有关,称之为“碰撞型斑岩铜矿”,并取得以下重要科学发现:证实成矿斑岩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发现成矿所需的水来自幔源碱性岩浆的混合注入及源区角闪石分解;证实成矿金属及硫主要起源于碰撞前沉淀于下地壳中硫化物的熔融分解;发现碰撞型斑岩铜矿呈强叠加的蚀变矿化分带模式。碰撞型斑岩铜矿理论引发全球重新认识斑岩铜矿的成因,显著提升了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拓宽了全球斑岩铜矿的勘探区域,指导了碰撞带的斑岩铜矿的勘查。最后,杨志明研究员面对老师们的提问详细地逐一解答,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通过本次报告,有助于我院师生深入了解碰撞型斑岩铜矿理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也将积极促进我院固体矿产地质理论方面的研究。
杨志明研究员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能源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2)、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2020年区域副主席讲席奖。现为SEG理事及会士、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云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斑岩Cu-Mo-Au及侵入体有关Au矿床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Geology, SEG Special Publication、Economic Geology、Journal of Petrolog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通讯员:尹会永,审核:杨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