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科学院 >> 正文
A.J.(Tom)Van Loon教授作客第75期名家讲坛
发布时间:2025-10-21点击数:[]

为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近日,地科学院邀请A.J.(Tom)Van Loon教授作客我校第75期名家讲坛。报告会由地科学院杨仁超副院长主持并翻译,100余位师生参加报告会。

Van Loon教授作了题为“重力流——从历史视角出发的一些思考”和“侏罗系西山窑组中厚层(135米)的煤层单元是如何形成的”两场学术报告。首先,他重点介绍了重力流的历史认知与研究背景,列举了陆地上的重力流案例,指出了水下重力流分类体系的局限性,解析了4种水下重力流,梳理了当前重力流研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他结合自身经历,以重力流研究发展阶段为例,回顾了地质学科从“描述性科学”向“真正科学”关键转型。然后,围绕“超百米厚煤层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议题,Van Loon教授以超百米厚煤层形成机理为例,提出当前的地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研究导向偏差、教育模式局限两个主要问题,认为现今的地质学议题选择与野外工作重视度发生显著变化,需要警惕忽视野外地质基础研究的倾向,呼吁大家重视实地考察在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结束后,地科学院师生就相关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报告会之前,Van Loon教授还与学院部分研究生开展了以“如何用国际期刊审稿人的角度去完成一篇科学论文”为主题的专题小组讨论。(通讯员:谢飞飞)


van Loon教授作学术报告

Van Loon教授作学术报告

地科学院外籍教师与Van Loon教授讨论

Van Loon教授与地科学院研究生开展小组专题讨论

Van Loon教授与地科学院研究生研讨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专家简介:

A.J.(Tom)Van Loon,教授,A.J.(Tom) van Loon是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的教授,我校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研究,尤其在变形构造、震积岩、冰川消融与地震关系等领域成果丰硕,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