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9月5日下午至6日,在学校2025级新生报到现场,“绿色通道”服务区温情亮相,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搭建起顺利入学的“便捷桥梁”。从红色书籍浸润思想、暖心礼包精准送递,到现场互动传递关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初心使命,让新生与家长深切感受到校园的温暖与关怀。
为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无忧”,学校在新生报到前便启动家庭经济情况全面摸排工作。为兼顾帮扶的公平性与灵活性,学校采用“提前摸排定向资助”与”现场摸排即时资助”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提前摸排确认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只需在“绿色通道”现场报出姓名,即可直接领取个性化资助物资。这一举措突破了“申请-审核-领物资”的传统流程壁垒,让新生刚踏入校园,就能快速触摸到学校的温度。
在资助物资供给上,“绿色通道”坚持“多样化覆盖、个性化适配”,重点设置三类核心帮扶物资。“爱心大礼包”内含书包、工具书、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以及拉杆箱、洗浴套装、毛巾礼盒、水杯、雨伞、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全方位满足新生入学后的基础需求。“爱心卧具包”考虑到部分省外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为节省开支选择自带床上用品,学校专门为这类学生免费提供卧具包,助力其“轻装上阵”开启校园生活。关于生活补助金,报到前一天,学校已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校园卡预充值500元,确保新生报到后可直接使用校园卡就餐、购物,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锚定“思想引领—生活保障—学业支持”三位一体帮扶体系。此次迎新期间,学校为每位受助新生发放《红色的起点》一书,以红色文化为新生“精神补钙”,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父亲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家里供我上学压力很大,入学前没准备太多生活用品。没想到学校早就摸清了我的情况,一报到就收到了‘爱心大礼包’,心里又惊喜又温暖。”受助新生田同学动情地说,“入学后我一定会带着这份感恩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位新生王同学则分享了阅读感受:“刚拿到《红色的起点》就忍不住翻了几页,里面讲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特别有感染力,没想到入学第一天就能读到这么有意义的书。”
除物资帮扶外,“绿色通道”现场还设置了“惊喜盲盒”互动区、政策咨询专区、暖心能量补给站等特色服务,以充满仪式感的关怀消解新生的陌生感与焦虑感,推动资助工作从“事务性办理”向“情感化关怀”升级。其中,“惊喜盲盒”互动区人气最旺。新生抽取的盲盒中,既有象征生机与希望的绿植,也有写满学长学姐手写寄语及联系方式的明信片,还有自强社学长设计的定制帆布包、励志书籍、校园卡套等实用物品。
将“惊喜盲盒”这种青年学生喜爱的形式融入资助工作,是学校的一次创新尝试。此举不仅能让新生直观感受到“资助不只是物质帮助,更是成长支持”,更能弱化“资助标签”,以轻松的互动替代“领取资助”的严肃感。同时,也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自尊、归属感等隐性需求,推动学生资助从“管理”向“育人”转型。
而“暖心能量补给站”则成为现场另一处“温情打卡点”:新鲜水果、小甜品、独立包装糖果整齐陈列,不仅让奔波报到的新生与家长得以稍作休憩、补充能量,更让陪同报到的小朋友们感受到校园的贴心,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校后续还将从思想引领、生活帮扶、学业支持、职业规划等维度,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持续支持。学校将始终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宗旨,未来将继续完善多元帮扶体系,为困难学子筑牢求学“保障线”,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公平、温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通讯员:刘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