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新学期,科大济南校区这座美丽古朴而不乏时代气息的校园里又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书声朗朗的教室里,在花草相映的花坛间,在气氛活跃的报告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外籍教师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们用英语进行着友好而热烈的交流。这道风景就是济南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动写照之一。
有一种交流叫它山之石
《诗经》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济南校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是在发挥国内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这块美石来雕琢、培养人才之玉。
澳籍教师Kate在财经系市场营销专业上课第一天就把班上46名同学分成了9个小组,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并定期轮流与各小组课下交流,通过尽可能多的“talk”,使同学们增加了跨文化背景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真正把英语说出来了,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该班一位同学回忆,“短短11周的时间里,Kate教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再强调的‘just join(重在参与)’,上课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更多的人做volunteer(自愿参与者)而不是点名提问,慢慢地我们就习惯了这种主动参与、展示自我的理念”。
“Be the best you can be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美籍教师Edward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学生格外喜欢他的课,“他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重视,不厌其烦地鼓励每一个同学,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种评论在财经系中美国贸三班不约而同地一致。
而Nancye与学生的“约法三章”——上课不准使用手机、不准随便旷课等——让同学们理解了美国教育中“自由”的真正含义,既有益于学习范围内的自由,又绝不是“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为所欲为)”。话题讨论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驰骋思想,涉及内容越丰富越有利于调动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和运用,越有利于学生发散与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一学期下来,课堂上的不和谐声音基本消失了,而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大大提高。
有一种热情叫宾至如归
《论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外教的到来给济南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东道主,校区不仅在工作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还从生活上提供了细致而周到的服务,为异国客人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为确保信息沟通、及时做好教学配合、生活服务工作,校区专门指定办公室外事人员全方位、全过程负责协调相关事务。一方面经常性地与外教沟通,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解决;另一方面定期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座谈,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与外教交流,发挥好联系外教与学生及相关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如何将外教由于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成了校区办公室外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到一张印有校区周边主要服务设施路线的袖珍卡片的制作、长途电话卡的购置,大到外教外出旅游的陪同、外教公寓的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事无巨细、到位而不越位的服务,博得了外教们“wonderful(太好了)”、“perfect(太完美了)”之类的称赞。
有一种友谊叫天涯比邻
谈到对外教的印象时,“幽默”、“风趣”、“亲和”、“富有感染力”成了学生们使用最多的词汇。在学生眼里他们更像一个亲和的朋友,不管是学生社团举办的讲座还是个人交流的邀请都欣然答应,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尤其耐心。“Kate不但是我们的老师,更是一位与我们真心交谈的好朋友,周末的时候经常邀我们到她的宿舍,拿出小食品招待我们,我们愉快地聊天,让我很难忘;她非常尊重我们的风俗文化、价值取向、政治立场,每次提到‘台湾’都一定说‘中国台湾’,让我很感激”,电气信息系中澳班的一位同学忆起与Kate相处的日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原以为她在中国每周二三十节课的工作结束后回国会休息一段,可是她会很快投入工作,问她觉不觉得辛苦时,她自然而乐观地说‘这就是生活’,让我很佩服”。
也许正是这种建立在诚挚平等与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交流,使他们和我们学生、我们校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校区为外教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当聊到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告别的情景时,Edward禁不住再次红了眼圈,动情地说他看到了一个与以前听到、想到的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来中国。
一霎那间,我理解了他们与学生告别时那深情的拥抱与惜别的眼泪,还有那些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之间传递的东西,那是无需语言彼此都可以理解和感知的深情厚谊,且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作者:宋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