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号召高校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进行挂职。经过报名、选拔等程序,我于2011年2月赴青海省循化县挂职,任团县委副书记。当时的我喜忧参半:高兴的是组织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实现为西部人民做点事情的理想,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担忧的是孩子年幼,妻子工作繁忙,亲人会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但是,妻子告诉我家里的事情她能做好,让我不用担心;学校和学院领导也给予我极大的关心支持,这让我更没有了后顾之忧。
一年的挂职锻炼,让我体会到了奉献国家的责任感,体验到了青海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活力,也深深被循化的美丽神秘所征服,更体验到撒拉文化的兼容性与多元性、创新性与灵活性。
高校团委到团县委之间的岗位转换,为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和视角。挂职期间,我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关注青海和海东时政,了解民俗民风,把县里近几年的文件、报告、总结仔细阅读了一遍,积极向周围的领导和同事请教做好基层工作的技巧。这样一来,我很快熟悉了团县委的工作流程,对基层团组织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3月份起,我开始参与在全县推开的乡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探索“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实现路径,在人员选配、工作流程、推进步骤等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基层团组织是一个绝佳的锻炼基地,经过深入基层团组织进行调研,结合循化团情,我采取了多元化的团组织设置模式,扩大了团组织覆盖面。在道帏、文都、尕楞、岗察等藏区乡镇,依托当地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并推广民族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农牧区青年文化系列活动,抓住青年工作特色及亮点,丰富服务青年的工作载体,试行了“团组织+希望工程+青年篮球协会+民族文化舞蹈队”等新型组织模式;白庄镇、街子镇团委务工青年众多,我和同事们充分发挥青年就业服务站的力量,积极联系驻外务工青年办事处,建立“团组织+青年就业服务站+驻外务工青年办事处”。
在工作过程中,我了解到,循化县未成年人中团伙犯罪、暴力型犯罪、低龄化犯罪呈上升的趋势,而循化县法制教育的力量相对于青少年对法制知识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利用所学,举办一系列报告会,为未成年人做点事情”的想法逐渐在我心里萌生。
工作之余,我主动联系循化县人民法院,通过与法院院长和相关法学专家的交流,对循化县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喜欢的授课方式以及民族地区开展报告会的注意事项了然于胸。我深入中小学,对未成年人对相应法律和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积累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仔细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查阅了十几万字的材料。当《让青春与法同行》的调查报告完成时,我在循化职业技术学校、循化中学、高级中学举办了三场报告,1100余名师生分享了这份劳动成果。很多老师告诉我,这样的法制教育报告进校园,很好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增强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能够在自己喜欢做的事上倾注心血是一种幸福。在学校的时候,我就重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到了循化之后我发现,始于1999年的“保护母亲河”大型公益活动虽然是当地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典型,但由于缺少组织平台、合理制度及长远规划等原因,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经我提议,团县委决定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并由我组织实施。我还制定了《循化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循化县服务西部志愿者2011年目标责任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志愿者飞信群、QQ群。
5月4日,循化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成立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共青团员及各族优秀青年纷纷加入,协会规模迅速扩大到1400余人。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和工作能力,协会还聘请专家对志愿者会务礼仪形象、古典文化知识、交流沟通技巧等内容进行了培训,部分优秀志愿者在2011年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循化县文化旅游节、教师节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中担任志愿工作,得到了领导、嘉宾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筹划并成立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我在挂职期间的一大收获。基地的建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员、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兴发中将的支持。11月下旬,通过积极运作,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在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小学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路军红光红军小学授旗授牌暨老一辈革命家亲属捐赠仪式。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我与团委的同志们一起筹备、分工和计划,从发起、接待到组织、落实,都做到了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既树立了循化县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为循化县教育事业带来了社会资源。
一载挂职路,终生青海情。在青海,我感受着她的魅力,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大美青海的美丽风光,青海各族人民的淳朴勤劳,同事朋友的惺惺相惜,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感动。在这种激情的驱使下,我创作了纪实文学《舞在母亲河畔的蓝精灵》,发表在《成才与创业》杂志上,这篇文章后来又被《青海青年报》转载。
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在循化,我享受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感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收获了同事兄弟亲情般的友谊。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一份为之奋斗不息的力量,我永远不会忘却!能在青海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体验“行万里路”的幸福,这是一种万金难换的人生经历。挂职生活使我深深感受到:西部的发展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西部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更多的青年才俊,希望我们的参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西部发展,关注西部人民!(作者:秦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