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什么,马好想你。”看到这句话你肯定以为我写了错别字,应该是“妈”而不是“马”。
可是我要告诉你,没错!母亲发给我的短信里就是这么写的,这是我到北京后母亲给我发的第一条短信。看到母亲的短信,我又惊喜又感动。
收到短信时,独自留在北京朝阳区社区报社实习的我,正在北京街头采访一些商店年前商品的销售情况,却被商店老板以没时间接受采访“赶”了出来。
站在街口风中,我感到有些委屈,拿出手机看到那条短信,忍不住给母亲打了电话。我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还抱怨了几句。母亲听后顿了顿说:“以后上班了这样的事会很多,你要习惯。别把这事放在心上,再去采访其他商店,你得努力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才行。”
后来,我每天都能收到母亲的短信,只是短信字数越来越多,错别字越来越少。我回的短信字数却越来越少,开始还会说几句关于实习的情况,告诉她今天去采访了哪些新闻,后来就只回一个“忙”字敷衍,有时候甚至忘了回短信。
直到年三十晚上,我才给母亲打了实习期间的第二个电话。她小心翼翼地问我:“现在说话方便吗?放假了吗?”当确定我已经放假,她才打开了话匣子:“每次给你发短信你总说忙,晚上想给你打电话又怕打扰你休息。终于等到你放假了,我们可以好好说说话了。看到你姐姐哥哥都回家了好心酸啊,吃饭的时候就在想你吃的好不好,一想你我就给你发短信。前天弄了你爱吃的酸汤鱼,想发短信告诉你,但是酸字总是打不出来……”说着说着,母亲哽咽了。
挂了电话,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哇哇大哭,不仅因为想家,更因为对母亲的内疚———母亲每天都在惦记着我,而我却嫌她唠叨,还找了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说自己不喜欢儿女情长,说自己志在四方。内疚之余我又很骄傲,因为有个人每天都想我,不管我在什么地方,她总是牵挂着我。(作者:韦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