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毕业两年了,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慎重考虑,我从青岛郊区来到繁华市区,加入了挤公车一族,希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
由于住的地方离上班地点较远,要考虑复杂的路况,我早上需提前一个半小时来等候、乘车。早上出行的人们都会提前好一段时间在站牌等候,好像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早上与以往没有多少不同,要说有点不同就是天有些阴霾。走到公交车站牌前,已经有许多人在这里等着挤车了。我利用这个间隙,打量了一下等车的人群,大致有穿着西装上班的年轻人,有给孩子拎着书包送学生上学一族,有穿着留着斑斑点点工作服的建筑工人。天气有丝丝的凉意,等候的人不时地往公交车开来的方向张望,不时地挪动着小碎步,判断着公交车最后停下的位置。
公交车还没到达,人们开始躁动起来,张望的频率更大了。路上的车多了起来,车缓慢地开着,司机不时按着刺耳的喇叭。过了五分钟,公交车已经在远处朦胧出现了,大家兴奋起来,排在后面的人开始问“开来的是几路车”。公车慢慢的近了,司机缓慢地靠站停车,车上的人已经饱和了,等车的人们个个“摩拳擦掌”,迅速地跑往后门,希望能够成为挤上车的幸运儿。前后门在气压下迅速打开了,车上的人已经站在“禁止站人”的字样之下,后面下车的人还没挤下车,下面的人已经使出全身的力气,希望突破前面的人墙,站到里面。
车厢内的人肩并着肩,脚挨着脚,仿佛都定在这里,车上有人发出“啊”的声音,下车人开始吼起来,用自己的高分贝声音说着“下车”!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上了车。大家拿出公交车卡或一元钱,自觉地汇总到一个人的手中,再后车门传到前面的投币打卡处。在拥挤的车厢里,大家有些不自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用力抓着扶手,防止刹车惯性碰到身边的人。
车窗上已经蒙了雾气,在这个密集的空间里,车厢内与车厢外的温差很大,人们衣服包裹着汗水,消耗着体内的能量。由于站着的时间太长,我身边的中年人时不时地看看他面前坐在座位上带着耳机的年轻人,似乎在预订着这个座位。
车厢内很是安静,在座位上的人们有些似乎睡着了,站着的人们看着与听着公交传媒播放的朝闻天下,似乎在打发时间。
车靠站了,上来一位孕妇。大家很自觉地更加挤起来,希望为她挤出一条路来。一个年轻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时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这里,孕妇说了声“谢谢”,脸上露出笑容。
过了一站又一站,车上稍稍宽松了些,人们也慢慢活动一下绷紧的神经,我身边的中年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座位,脸上露出了微笑。
青岛的公交车途经的站点都比较多,由于出行时间的集中性,每天一早一晚,这种挤公交成了一种城市的现象,政府也正在积极的修地铁缓解交通压力,也许这种现象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这种疲惫的公交之旅,激发了年轻人为之改变的理想与信念。让我想起在大城市和我一样在挤公交、挤地铁的朋友们,你们在工作中是否顺心?你们是否还在绷紧着神经而为之拼搏?我们时时想改变生活,时时觉得自己会做得更好。遥望前面的路,如同车厢里的人们,起初我们疲惫地站着,我们只要坚持,终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挤公交的日子里,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态,寻找着幸福。也许生活中的幸福本身简单,如同在拥挤的站台前,等候着希望踏上幸福的快车。(作者:耿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