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善良的豪门
发布时间:2014-01-11点击数:[]
电视屏幕上,后宫的倾轧刚刚落幕,豪门争斗又轮番上演,大量的韩剧、港台剧和内地电视剧不亦乐乎地演绎着雷同的故事。看着倒是热闹,可我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想起林玉堂先生在《京华烟云》序言中的一句话:“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因此与新近甚多‘黑幕’小说迥乎不同。”
  《京华烟云》的英文原名Momentin Peking,时间起于1900年7月,止于1938年元旦。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只是一瞬间。同样是叙述豪门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只为“叙述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因此,就不会为了吸引读者而制造情节,添加噱头。而安静的叙述,使这本鸿篇巨著成为 “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赛珍珠)。新观念家庭的代表姚家买得起王府花园,经营着数家药铺和茶庄,收藏着数不清的奇宝珍玩;旧家庭的代表曾家是政府高官“电报局副总监”,住严整气派的官邸,仆从成群。两家主人公可谓名副其实的豪门,故事中也具备了豪门恩怨的所有要素:养女、年轻守寡的儿媳、姨太太,同时对少年公子暗怀情愫的姐妹、公子和丫环的恋情、清贫的女婿、婚外情,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豪门争斗就要展开了,但是并没有。如果没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两个豪门家庭的生活平淡而顺理成章。所以,我更多地把这部小说看作一部富有人家的生活说明书,不仅是因为林先生为了向西方人说明中国的传统和风俗而随时进行的说明,更多的是因为富有人家有“规矩”。这种规矩维系了家族的运转,也传承了家族的精神,所谓“三代才会出贵族”,就是这种传承的结果。之所以在关系如此错综复杂的豪门中,各人各安其位地生活,也正是这种看不见的规矩在起作用。
  “在我看来,检验所有文明的最终标准就是看它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丈夫和妻子、什么样的父亲和母亲。在这个简朴纯粹的问题面前,文明的其他一切成就———艺术、文学以及物质生活———都显得毫无意义。”———《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是这段话的小说版,而促成这种文明和延续这种规矩的精髓,有生活的智慧,更多的是人性的善良。
  曼娘和未婚夫平亚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不幸的是,年轻的平亚身患重病。尽管以曾家过去对清贫的曼娘一家的百般照顾和曼娘对平亚深厚的感情,让曼娘和平亚结婚来“冲喜”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曾氏夫妇却没有一点勉强,直到了解到曼娘坚定的决心。之后,不仅在婚事上没有对贫寒的儿媳有半点轻慢,而且,终此一生,曾家都给予曼娘应有的保护和尊重。而善良的曼娘,一辈子为心爱的人烧香、念佛,心无旁骛,践行了婚前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小说中,林先生最得意的角色是姐姐木兰,他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但从女性的角度看,妹妹莫愁更值得敬重。木兰个性洒脱,才情外露,有着那个时代女孩子少有的奇思妙想。因为儿时得救于曾家,两家人又相交甚欢,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为曾家的儿媳妇人选。而在订婚之后,木兰和莫愁同时遇到了才华横溢的立夫。立夫出身贫寒,但因为良好的家教和个人才华,不仅受到曾经做过教育总长的傅增湘先生的赏识,还受到生性洒脱的姚先生和因循传统的曾先生的喜爱,也无怪乎姚家姐妹同时对他暗生情愫。从感情上讲,立夫和木兰相互倾慕,精神上更加融通。此时,教养和规矩起作用了:一方面,木兰了解妹妹对立夫的感情,同时“从没想过要冲破它(礼教)”,她把少女时代的珍贵情感埋藏在内心深处,用心经营和荪亚的感情,婚姻生活虽小有波澜,却也有声有色。于是,莫愁就顺理成章地嫁给立夫。没有争端,没有阴谋,姐妹俩的生活格局就此确定。莫愁非常清楚姐姐对立夫的感情,因为对姐姐的爱、对丈夫的了解,莫愁同样选择了包容。我认为莫愁更值得尊重,是因为家境清贫的立夫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清洁整齐、井然有序的家”,而立夫“没有一次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这一切,都源于莫愁的智慧和本性的善良。当然,这也是源于姚太太的家教:女儿生在富有之家,却不能在家过一辈子,不能永远享受那份富贵,她们要嫁的人家贫富不一,所以,要具备女人的主要美德———节俭、勤劳、端庄、知礼、谦让、服从、善理家事、育婴、烹饪、剪裁缝纫等。
  在木兰和荪亚生活的年代,娶姨太太已经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了,会被人觉得不够新派。可是,荪亚难以抵御年轻貌美的摩登女性的吸引,至于也撒了直到现在男人还撒的那个谎:和太太没有感情,只是习惯而已。而木兰,在父亲的帮助下选择的解决方案堪称现代女人的楷模。木兰同曹丽华初次相见时,选择了高贵典雅的装扮,加上她王府花园千金小姐的自然风度,打破了荪亚“妻子是旧式乡下妇女,只懂得烧煮”的谎言;就在了解到事情的曹丽华自觉相形见绌、羞愤难当的时候,木兰选择从容自然的亲和打扮,与她见了第二次面,这时候的木兰已经赢得了完全的胜利。不过,她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家里安排荪亚和丽华戏剧性地见了面。尴尬过后,丽华同木兰夫妇成了好朋友并在夫妇俩的帮助下组织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可能只有在小说里才会有这样理想的结局,但结局之所以圆满,除了木兰的智慧,出轨丈夫的知耻和第三者的自重才是关键。
  《京华烟云》叙事时间起于义和团运动,止于抗日战争爆发阶段,是中国近代最动荡的时段,所有故事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小说开篇是姚先生一家逃难之前的忙乱,尽管如此,姚先生没有忘记叮嘱门口供路人饮用的茶水缸里茶水不要断;姚府门柱上贴的红纸条上要写“赠送霍乱、痧症、痢疾特效灵药”。篇尾是木兰和荪亚在逃难,在自顾不暇的慌乱中,他们收养了一个在死去母亲的身边啼哭的一岁大的婴儿、一对失去父母的小姐弟、一个新生儿,而此时,他们逃难的路还很长。
  林语堂先生生平虽多磨难,结局却堪称完满。他曾经说:“凡事应该适可而止。我们对生活不能寄望太少,也不能寄望太多。”相信正是有这样的心态,林先生才能用宁静的笔触描画一个如此宏阔的篇章;也正是出于如此坦然的心态,林先生刻画了动荡年代里豪门的善良。当然,对于劣绅如牛思道之流,林先生也没有手下留情。
  现实中,富有者仁厚,清贫者刚直,社会便更加有希望;而小说和故事里豪门的善良,说到底,应该是源于作家的善良吧。(作者:
吕文红)

上一条:也有阴雨也有晴

下一条:心触梦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