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手机里王峥亮低沉而有磁性的声音轻轻响起。喜欢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因为藏在它平凡质朴的歌词里的,那些深沉的爱和淡淡的忧伤。正是这些爱和忧伤,让我忆起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触动我心底感激的弦。
小时候,我简单的小脑袋里从没想过爸妈养育我的辛苦;大一点的时候,繁忙的功课让我忽视了他们无私的付出;直到现在,才开始注意到父母的不易,才渐渐理解爸妈那深沉的爱。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以前常常听老人说,“儿是娘的心头肉”。似乎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对子女嘘寒问暖,疼爱有加,尽最大努力抚养他们长大,我的爸妈也不例外。每到过节,去看望姥姥的时候,她总喜欢念叨我小时候的事。她说,我小时候脾气特别执拗。曾经有一次妈妈给只有一岁的我喂饭,可我在院子里玩得正欢,哪有心思吃饭啊,妈妈只能无奈地跟着我、哄着我,结果一个小小的蛋黄,一个上午都没有吃完。我想妈妈当时一定忘记了辛苦,只想着一定不能让她的孩子饿着肚子。可我哪里能知道,一次简单的喂饭,会包含这么单纯而深邃的爱呢。
“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只是因为那一声爸妈,父母就那样义无反顾、毫无怨言。我仍记得小学时,因为要参加学校的舞蹈队训练,每天晚上我都要八九点才回家。一天晚上在接我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的训练情况,我随便地说了声还行,又无心地补充了一句就是怕她天天接我太累。哪知妈妈却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我能学得好,她累点不要紧。这句话要是放到现在,我一定会感动到落泪。而那时的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的妈妈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这句朴实的话,却是她的爱最真挚的流露。
在我的高中时代,高三的紧张,让我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因为担心我的安全,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到校门口接我回家,即使我已经能够独自骑车,即使告诉他我可以独自回家;不论冬夏,也不管自己白天工作多累,他还是会去。都说母爱是细腻的,可是爸爸照顾我的生活时却和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其实,他从来不曾向我表达,却将那深沉的爱融进生活中每个细节。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光飞逝,走过十六七岁的花季。现在的我已经是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了,读书、交友、为未来努力。在这人生最美好年纪,我尽情地挥洒着如花般灿烂的青春年华;而已年过半百的爸妈,在度过那段大部分都用在我身上的青春之后,开始渐渐衰老。现在的他们,对我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在外上学的我,透过电话里爸妈那句看似漫不经心的“你要是没事假期就回来吧”,感受到了他们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总想能够经常看到我;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占用我的时间。半辈子的柴米油盐,斑白了他们原本黑亮的头发,模糊了他们原本明亮的眼睛,弯曲了他们原本挺直的脊梁。慢慢老去的他们,在为我倾尽美好的青春之后,只是希望能经常看到他们心爱的女儿;可是,他们又害怕自己的牵挂成为女儿生活学习的累赘。我想,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切身体会这种选择的艰难吧。
花开花落,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他们义无反顾地与时间签下契约,用自己的青春换来娇嫩的萌芽,竭尽毕生的爱来浇灌、培育它,才让我们拥有如此美好的花样年华。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悠悠的音乐再次响起,没有喃喃低诉的爱情表白,没有动感十足的个性宣言;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那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哀愁。时光易逝,青春难留,而父母的爱,却让青春在时间长河里熠熠生辉。(作者: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