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在和谐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内部矛盾的一种高尚品质和道德境界,是文明社会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宽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以宽容为至高境界。
不妨我们讲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英是安徽桐城人,老家的宅院与吴家为邻。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英家人便修书一封,希望张宰相出面干预。宰相看罢书信,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见诗明理,立即把墙主动后退三尺,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吴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6尺宽的巷道,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六尺巷”。张英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一种处事智慧,能够宽容他人,才是真正的慧人智士。
我老家在淄博博山,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则教训让我终生受用无穷。宽以待人则讲究“宽容”的功夫。
我一生中遇到不少无中生有的恶意中伤,虽然我都知道,却从不表现出来,也绝不公开反驳对方。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事实胜于雄辩,宽以待人,最能赢得友谊与尊重。退休后此观点得到许多老教师的认同,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前一阵子,我的一位朋友刘先生在泰安被摩托车撞伤,必须卧床两个月才能康复,当摩托车车主前来探视时,刘先生不但表示不会提出法律诉讼,还反过来安慰车主:“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就不要难过了,再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以后小心一点就好。”这种人生宽容的境界,让我非常钦佩。事后刘先生和摩托车主不但妥善解决了矛盾,还成为好朋友,逢年过节还经常走动。
人和人学识不同,见识不同,修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自然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是很正常的,给时间一个印证的机会,宽容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要有一个宽阔的胸襟,当你宽容别人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
要学会宽容,让宽容的美德在现实生活中弘扬光大。(作者:徐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