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丁玲应该是一个身穿旗袍长发飘逸的新女性,有些小情绪小任性;又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子,像黛玉一样一身才情,义无反顾地在那个不堪的年代骄傲的活着。我渴望找到最初的丁玲,渴望认识内心没有任何掩饰的丁玲,直至看到《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细腻真实的刻画出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的表露了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反抗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我,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寻不到。之所以讲莎菲女士带有鲜明的黛玉情节,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的性格和个性,以及最终的结局命运。总而言之,莎菲就是一个有着黛玉情结的现代女性。
黛玉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任性和肚量小。黛玉十分的自我主义,但并不是所谓的自私。这与黛玉可怜的身世以及寄人篱下的状态是相关联的。莎菲也是如此。《莎菲女士的日记》全文贯穿着莎菲爱情观与人生观,她追求对方的绝对忠诚,即使是没有名分上的情侣关系,你喜欢我就必须表现出来。这反映了莎菲内心的安全感极低,没有依赖没有依靠,只能靠能抓得住的爱情来维持单薄的灵魂。
黛玉爱慕宝玉,二人却历尽了热烈与冷淡、信任与猜忌、相聚与相散的暧昧,最终的悲剧都是不直接的爱情造成的。莎菲在与凌吉士的爱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在最初的恋爱期,莎菲一边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形象,拒人于千里之外,一边又渴望二人能够厮守在一起。凌吉士去看莎菲,莎菲内心充满着痛苦的挣扎,表面上看上去平淡如水,内心却像打了五味瓶。“因为我压制住我那狂热的欲念,我未曾请求他多留一会。唉,他走了!”如此的挣扎如此的矛盾,让人读起来都扼腕叹息。
在追求感情方面,虽然二人都选择了不直接了断的道路,但莎菲更愿意大胆主动的追寻,甚至制造机会让自己与凌吉士相遇。对待感情方面,黛玉讲求双方绝对的忠贞不渝,而莎菲却在要求对方付出的同时,压榨着身边男人的感情。在看待人生方面,黛玉只是哀叹自己的命运,感慨世事无常人生无意,莎菲更多时候却是在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得不到为什么不满足。她懂得反思,懂得下决心,在认清凌吉士是一个资本家的公子哥,有着“卑劣灵魂”,低俗、浅薄、挥霍后,勇敢的舍弃,并开始新的人生,而不是一味地悲叹。
总结起来,莎菲女士有着黛玉情节,是与她的自身状况密不可分的。同时,她超越了黛玉的情感阶段。她爱自己,爱生命,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这是一个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是一种在大时代革命潮头波涌面前,失落在个人追求的漩涡里,对生活感到悲观、甚至感到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然而她尽管在肺病中挣扎,又是一个有着强烈是非观、嫉恨卑俗、渴求得到美好爱情的女性。她的生活天地非常狭小,仿佛与世隔绝,整个心灵都只在病与爱的枯井中徘徊。她的交际对象也就是那么几个朋友。时代的风云、人民的斗争,她并不关心,也从未去想。她的悲剧却正是时代的悲剧,她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也正深深扎根于特定时代历史生活的土壤中。
黛玉般的莎菲,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沦,浮沉。(作者:祝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