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撷英 >> 正文
半树萧瑟半地秋
发布时间:2015-11-24点击数:[]
风从西北方向冲过来,从我的衣服缝隙窜进来,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清晨的街道是空旷寂静的,紧紧关着的店铺,枯叶从门前面欢嚣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施工临时搭起的铁皮栅栏瑟瑟发抖,一辆挖掘机的液压臂还停在半空中,土黄色的机身上溅上了深褐色的泥点。我抬起了因宿醉而昏昏沉沉的脑袋,朝着有灯火的地方缓步走去。
  这是一家中式快餐店,推开玻璃门,店里稀稀拉拉的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我盛了一碗粥,结账后静静地坐在不靠窗的位置。粥很烫,我舀了一勺,吹几口气,忽然手机响了,无奈地放下勺子,扭过头去看屏幕。不是好友信息,只是中国移动提示我该充话费了。
  店里的人来了又走,留下了狼藉的桌面和椅子的余温。那个应该是上班族,夹着公文包,急急匆匆啃着馅饼;那个应该是等着另一半,头发披散挡住了脸庞,点了两份餐却迟迟不动筷;那个大概是和我一样的学生吧,穿着不是很新的白球鞋,背着大大的背包。
  喝完了粥,店里已经不像初时那样冷清了,门一次又一次被推开,寒风一次又一次钻入。天已经接走了剩余的黑暗,于是我起身离开了这家店。一只白色的鸟低空掠过,发出一声长鸣,配上灰白的天空和呼啸的风,分外悲凉。在路过一个花坛时,我看见树下有一个拿着相机的男人。他穿着一条驼色风衣,没有戴上针织帽,头发被吹乱少许,侧面脸庞轮廓清晰,皮肤是北方人少见的洁白细腻。他正抬头看着这一棵大树,好像是静静地看着时间凋落。
  我暗暗把他当成寻常的游人,以为无非是拿着单反当傻瓜相机的家伙。很快我发现我错得离谱,因为走近了我才发现他的相机并不是单反,甚至没有电子屏幕。我踩到落叶的声音惊醒了他,他转过身,露出一口白牙和一个温暖的笑。仿佛是看出了我的疑惑,他把相机递给我,“是柯达的胶片相机。”惊诧的我将这个相机在手中翻来覆去,“还能拍照吗?我记得小时候数码相机还没普及,照片拍得好不好只有胶卷洗出来才能知道。”“是啊,胶卷就像一个福袋,没打开之前大家都满怀着期待。”他小心地擦拭着我递回的相机,“记忆最初是口耳相传,然后是照片,到现在变成一张小小的存储卡。记忆的载体越来越脆弱,人也变得越来越健忘。”“知道为什么我为什么呆呆地看着这一棵树吗?”他突然问我。“是因为它在秋天的凄美吗?”他摇摇头:“因为取景框里装不下这么大一棵树,但是心却可以容纳。用眼睛看过一处又一处的风景,再不知足的心也会满足。”“介意给你照一张吗?”他摇了摇了手中相机。“当然……不介意。”
  一个月后,我收到一封从北京后海寄来的信。打开它,是那天他给我拍得照片,是LOMO风格,我的背后是浓浓的秋意。相片后面大概是他配的诗:半树萧瑟半地秋。(作者:文法学院 邵逸琦)

上一条:那年的故事

下一条:一路同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