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个午后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一连几周的忙碌生活终于在几个小时之前画上了休止符,我仿佛可以感受到皮肤上的每个细胞因为即将到来的闲适生活而发自肺腑地快乐。在忙碌因子没有充斥进我生活角角落落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机会闲情逸致是一番多么奢侈而令人开心的事情,可是现在,我无比珍惜这种即将重拾的闲逸。
翻翻缺页的日记,看看空白的记事本,每天写些东西的习惯显然被前几周的持续忙碌打乱。站在现在去回望前几周,本想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像台机器一样高速运转的,却在口张开的一瞬间失了语———这种忙碌好像也没有给我的生活增添什么除了忙碌之外的特别之处。
看似忙忙碌碌却只是单纯的完成了既定计划,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想要的东西却还是个问题,这种缺乏方向感的失落,真是令人生怕。
楼前的鸢尾初开的时候,我没有察觉,却在不经意一瞥中被那绚丽的紫色晃到了眼;五月的天将雨未雨的时候,我没有发现,却在抬头看天时迷恋于那种掺杂点灰的纯洁。路边的树不知何时绿的那么彻底,道旁的花也开了一茬又一茬,清明谷雨翩然而至又悄悄溜走,连我最爱的立夏也只是向我招了招手就不见了踪影。
我就这么被时间推搡着过了一天又一天,距离年龄定义上的青春远了一些,距离生理意义上的成熟却近了一点。走过立春又别过立夏,耳机里的歌换了一首又一首,从前单曲循环到现在已经不再喜欢,从前讨厌至极的现在又单曲循环。喜好兴趣变了许多,唯一没变的,大概就是总想不安于忙碌,总想偷点空儿来让自己安逸。这是我性子里的惰性,也是我享受生活的借口。
很想真真正正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因为迫于现实而要去做,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必须去做,也不是因为什么要求而不得不做,只是因为自己想做,于是便去做了。比如看一本书,比如听一首歌,比如漫无目的地四处行走着……这些事情,很难给我带来什么可观的“利益”,也不能解决每年都有人要面对的就业问题。在别人看来,它们是无用的。可是,我就是这么奇怪地被这些别人眼里所谓的无用之物、无用之事吸引,且愿意为了它们在本就繁忙的途中驻足。心告诉我,它们给我的澄净与明亮,足以慰藉所有严寒与黑暗,给我继续向前走的勇气与信念。
世间物有千千万,吾钟爱这“无用之物”。世间生活千万种,我也偏爱这“忙里偷闲”。忙中有闲、闲不失心,实是令人向往的境界。
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慵懒的午后,不去想下午要做什么,不去担心未完成的事情,也不去顾虑能否成为自己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人,在这样一个每片叶子都泛着金光的午后,我拥着闲情靠窗独坐。
此时,我就是我,也只是我。(作者:文法学院 祝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