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标准是准确。”汪曾祺在《小说笔谈》里总结。
汪曾祺的文风多变,早年间,风格有华丽、有杀意也有恨气,也有恃才傲物、飞笔凌云的情节。晚年间,汪曾祺的文章圆融通和、返璞归真。他的随笔,真的就是功力到了之后自然而然流泻而出,不会显出用力痕迹。初读汪曾祺的文章,着实感觉文字质朴,却饶有趣味,节奏流畅、温和,也更慢。从头至尾,无一不折射出汪曾祺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美食家,大抵都如此。在他的小说散文里,能读到各种美食如高邮美食、淮扬菜,昆明美食,晚饭花、葵、薤,昆明的糖炒栗子、汽锅鸡、火腿、菌类、乳扇、黑荠,北京的咸菜,故乡的炒米、鸭蛋、螺蛳、斑鸠、荠菜……他研究宋朝人的饮食,自创“塞馅回锅油条”。各处吃,自己做,笔下写,汪先生是与美食连在一起的。
豁达幽怨,恬淡从容是他做人的境界。文章清雅,苦味隽永,结尾总是淡如炊烟,久久在心头不散。对他来说无论生活和人性的本质究竟是怎样,都会单纯地热爱,所表达出的,就是对语言、细节、美感的极致追求。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作者:测绘学院 刘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