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适逢央视热播《中华诗词大会》,便忙里偷闲观看了几集,于是豪情满怀、意犹未尽,想写点什么,但碍于工作繁忙、生活琐事一直拖到现在。
诗词在我看来是一份情怀和一种意境。感悟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慨叹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流连于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向往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最为敬重和欣赏的是辛弃疾和毛泽东的长调。
辛弃疾上马可杀敌、下马能赋词,其才气冲天豪情盖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画面感强烈,一个凛然的将军、一派恢弘的战场,赫然纸上。尽管“可怜白发生”,但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辛词和同为豪放派的苏词相比,少了些许浪漫而更突出历史厚重感。除了个人性格、气质外,主要在于二人境遇不同,辛弃疾是南投归宋将领,所谓非主流,与当政主和派政见不合,多次被弹劾落职。但,那又如何?历史给予辛弃疾应有的荣誉和地位,没有谁可以埋没和抹杀!
现代词家当首推毛泽东,善于长调,尤重气势。窃以为诗词的初始境界在于字句,更高境界却是气势。诗词的气势来源于诗人的气度和心胸,毛泽东的词自带他作为杰出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本然浪漫情怀、冲天气势、革命豪情。最典型的是重庆谈判时写的《沁园春·雪》,内忧外患、诸事未卜,他却认为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傲视群雄、凛然气度,非常人所能企及。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无不展现出少年豪情、书生意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历史沧桑感、战场沉重画面感呼之欲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革命乐观主义气度、成竹在胸的领袖风范、把控一切的英雄气概尽显无疑。毛泽东的词值得珍藏案头,反复咏读。
现代物质化的社会中,大家忙于利益的追逐,淡漠了精神家园。华夏数千年中庸之道,盛行含蓄哲学,正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岳不群等,君子和恶人从来都不能够从外在看出。但诗词却可以反射出心灵的境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华不是外在的华美、更不是哗众取宠浪得虚名,而是思维的高度、品格的高傲、内在的坚韧、信念的坚守、虽历尽艰辛仍勇往直前的气度!读诗可以平复浮躁、升华境界、激励斗志,写词可以抒发情怀、宣泄思绪、坚定信念。诗词确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人生总有低谷和曲折,还好,还有诗词,有领略古今的窗口,我们有勇气,有纯粹的心,有洞观时势的气度,有坚韧的意志。面对纷繁的生活,只有强大的心灵和足够的激情才能应对困难和不顺;面对纷扰的世界,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希望!
让我们爱诗吧!案前几头放上几本词集,在低落时阅读可以激励斗志、在无绪时阅读可以明辨是非、在平淡中阅读可以升华心灵、在前行中阅读可以激励斗志。于袅袅香茗中遐思冥想,遥想人生暮年写诗填赋、记录所历所见,回顾往昔,有物质追求,更有诗情画意;有学术文章,也有诗词歌赋;有艰辛险阻,更有永存于心的情感和温馨,可谓无憾矣!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每天都过得充实却又有诗意,以期完成人生华美的诗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信念的人生必然精彩!(作者:柳林)